第一节 营销经理如何向老板偷学管事

前面介绍了要想成为老板,积累管事阅历的四个阶段,这是“矛盾的普遍性”,是适合从事管理工作的朋友吸收与思考的。

作为已经带“长”的各级营销经理,他们离当老板只有一步之遥,在管事的过程中,他们又面临什么“特殊”问题呢?他们该如何积累管事的阅历呢?

我的体会有三个:

一是当前渠道变化大、费用高,如何快速适应营销环境的变化?

二是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利润薄,如何审视新的创业环境?

三是老板的任务压力大,如何为将来创业积累销量快速增长的经营技巧?

如何深入浅出地认识这些问题,如何化解这些问题,以积累做老板的阅历呢?世上没有100%完善的创业机会,但是我们要做好100%的准备。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这是我发表在我国围棋最高刊物——《围棋天地》杂志(2005年第5期),回忆与一个叫覃文华的企业家的友谊的文章,主要是反思和回顾我第二次创业的亲身经历。

【案例】文华兄与三顿企业的故事——营销经理创业的回顾与反思
      

覃文华兄,中国红酒类企业经营奇才,资本市场奇才。几年内,他频频出手,先后改造云南红酒业、重组香格里拉酒业、创建新天印象酒业等,是中国横跨资本市场与产业市场的旷世奇才。

他酷爱围棋,任云南红酒业总裁时,赞助的“云南红”队,曾经是围甲的一支劲旅(现在云南省队是香格里拉队)。
    文华兄在企业界很有名。

他有名,是因为他出神入化地“转换(围棋术语,指取舍)”能力,他戏称自己是“投资家中的企业家,企业家中的投资家”,从云南红到香格里拉,再到新天印象,从品牌到市场、营销到资本运作,无数的“手筋(围棋术语,指局部成功的战术)”,招招出奇制胜,看得我们这帮兄弟眼花缭乱,佩服得五体投地。
    本人与文华兄相识十几年,无论棋艺还是生意,都得到文华兄的悉心指点,受益匪浅。
    2003年国庆,我决定第二次独立创业,跑到上海请教文华兄。他听完我的计划,凝思片刻,指着围棋盘说:“你知道围棋与象棋的区别吗?”他抓了一把棋子,说:“象棋每颗子,都有自己的职位,开局前,帝王将相、车马炮卒,秩序已见分晓。下象棋如同守业,在前人基础上开展经营,你虽然在中型企业做了七八年的销售总经理,又做过玩具代理,但那是职业经理,下象棋而已。围棋就不一样了,空荡荡的棋盘,下哪里没有人管你,每颗子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都要白手起家。因此,下围棋才是真正的创业!”我听了,茅塞顿开。
    临走,文华兄又说:“30岁前靠本事,30岁后靠资源,许多聪明人,过了30岁就碌碌无为,就是忽略了这个简单的道理!”

我回到桂林后,果断地抛弃了许多做职业经理时不切实际的想法,把公司品牌注册为“三顿”,意为普普通通、一日三餐。产品包装也一改最初华而不实的风格,以秀丽的桂林山水取而代之,摆上货架后令人眼前一亮,果然大受欢迎,加上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三四个月,市场就拓展至长江以南的十多个省市。
    转眼到了2004年3月,食品界最大的盛会“春季糖酒交易会”在成都召开,我把十几个省区经理召集到成都,准备抓住这一时机,开一个“品牌推介会”,争取一鼓作气把网络撒向全国。

每年这个会,文华兄必到,每到必住成都加州贵宾楼,每住必不可少的要求是酒店要提供一套棋具。而我也是一下飞机就直奔那里,今年也不例外。见我风尘仆仆的样子,文华兄并不像以往一样急于厮杀。他仔细询问了我的经营情况,眉头越锁越紧。

他指着棋盘说:“余老师,你目前还在布局阶段,别看棋盘这么大,好像可以天马行空,但是战略要点也就边角几处。你现在战线过长,每个省都想做,却做不扎实,每片的根据地都不稳,这样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击倒。建议你分析一下每个局部,处理好急所(围棋术语,指竞争焦点区域),不要盲目扩张!”

我仔细一想,确实如此,有两个省,我们发货后收回的货款还不够营销人员的差旅费,我还以为拓展阶段理当如此,没考虑是新企业,搞不好会因此断了资金链。
    我马上拿起手机,把省区经理召集到文华兄的房里,把“品牌推介会”取消,改为“形势判断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文华兄略加点评,两个小时的会开下来,大家思路清晰了许多。糖酒会也不参加了,一个个拿起行李,连夜赶回“急所”去了。
    几个月的调整期过去了,每年的夏天是食品的淡季,那年的夏天又特别的淡,但我们的产品在安徽省销量节节上升。没想到“大头奶粉”事件爆发,虽然我们的产品质量可靠,而且不是奶粉类产品,但是整个安徽食品市场笼罩着令人压抑的气氛,销量一跌再跌,无论怎么做促销活动都不见起色。
一天晚上,我上网时,和文华兄又在新浪围棋网中国1厅见面了,大家照旧来了盘快棋。见我无心恋战的样子,文华兄另辟密室,和我重点讨论了安徽省的市场运作,最后,他的建议令我大吃一惊。他说:“你还是暂时撤出安徽,围棋下不好的地方都是先放一放,留点余味,不一定弃子。建议你打入新疆市场,我做新天印象葡萄酒时,在那里住了很长时间,在那边有很多朋友,很了解那里的情况,别看新疆偏远,那里的消费水平不低、购买力强,而且竞争不激烈,一般厂家不会去那么远的地方,那里很容易做活(围棋术语,指做出两个真眼可以独立生存的活棋)!”
    我急忙下线,把在隔壁办公室加班的营销副总叫过来,连夜研究打入、接应、渡过(围棋术语,指深入敌占区的一系列手段)的入疆策略,最后确定,等西安中转仓物流管理完善后,在元旦前两周一举打入,先在石河子和库尔勒双飞燕“挂角”(围棋术语,类似于农村包围城市),试销成功后,春节前十天点三三(围棋术语,指角部的核心点),直接杀入乌鲁木齐。
    11月18日是我们三顿成立一周年的日子,文华兄百忙中从新加坡打电话表示祝贺,并问我一年来战果如何。我苦笑道:“现在的大商场费用多,入场费、赞助费名目繁多,不堪重负,略有盈利罢了。”文华兄道:“第一年站得住脚已经万幸,略有盈利就是意外之喜了!”接着他话锋一转,说:“你知道很多人开店亏本,而同样一家店铺、卖同样的货,为什么温州人接手后马上就盈利赚钱了呢?”

见我不答,他拍拍电话说:“高手过招,输赢半目之间,全靠官子功夫。手头紧一紧,就赢半目,松一松,就输半目。你把产、供、销各部门的费用好好盘算一下,深挖潜力,节约就是赚钱!今天送你八字祝语——精打细算,勇往直前!这八个字,不同的战略阶段各有侧重,循环应用,必有大成!”
    我放下电话,当即把上午的内部总结庆祝会改为“费用分析会”,让办公室主任火速请书法家写了“精打细算,勇往直前”的条幅,装入镜框,挂在会议室。下午,嘉宾们到会议室参观,对这幅作品啧啧称赞。
    今天,我的三顿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停止经营,但我心里则在默默地感激远在海外的文华兄对三顿的关怀,感激他与三顿的不解之缘,也祝愿他下一次有更大的手笔,下出企业界石破天惊的又一步大棋!

我这次历时三年的第二次创业,过程轰轰烈烈,在食品界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中国没有出现“第二个蒙牛”,三顿因经营不善而转让。

我的总结是,我像牛根生、段永平那样管理大型企业的阅历不足,体现在对大卖场模式费用风险的控制及多渠道融资能力的欠缺上。当然,团队的组建也稍显仓促,合伙制的模式也留下了初创企业难以预料的隐患。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相信会做得更好。我也一直在积极准备,时刻在等待这样的机会。以现在的阅历,我一定会从有把握的中等规模做起。

分析一:关于自身的总结。

营销经理创业,通常只知道往前冲,不知道钱不够用。因为大卖场向经销商伸手要钱,经销商扛不住了,向厂家要钱,我们要买土地、建厂房、买设备、养工人,我们给他货卖,还要给他钱?问题就在这儿,终端卖场不仅要赚消费者的钱,还要赚上游供货商的钱,理由是什么?

从交易原则看,在整个商业链中,终端卖场离消费者最近,它是“从商品到货币实现那惊人的一跳”的最后一个踏板。因此,睡我上铺的兄弟也好,在我上游的各路哥们也罢,对不起,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也有联合起来较劲的,上海炒货协会的一些会员单位联合起来和某法资大卖场摊牌,摊来摊去,生意停下来了,销量直线下滑,又眼看着外地竞争者纷纷乘虚而入,终于有人顶不住了,这场“抗法”斗争后来怎么样就无人知晓了。

营销经理在帮别人打工时,产生了费用就伸手向厂里要;只要不超标,就可既能完成销售任务,又能拿奖金。可是自己创业了,由于是小品牌,没有广告拉动,只有靠终端促销活命,销量不稳定,卖场一卡费用,经销商一拖款,资金链就断了。这时才发现,原来盘算的创业本钱,根本经不起市场的“欺负”与折腾。这时,个别供应商紧逼追债,一根稻草就压垮一匹本来就不是很强壮的骆驼了。

分析二:关于创业环境的总结。

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中小企业融资很难。现在风光无限的绝大多数著名企业,都起步于邓小平南方视察前后。那时候,市场资源短缺,不但没有渠道费用,而且都是经销商拿着现款来厂里排队买货。那时,只要开一个厂子,当千万富豪不难;胆大一点的,像南方黑五类一样投点广告,几年销售额就上亿了。可惜,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几年,市场真的好难做。对有志于创新、创业的新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我不知道世界500强企业有多少家已经进入中国。但是,现在能出得起钱买大卖场货架、站得住脚的,好像大企业越来越多、小企业生存越来越难了。

一是大量中小企业需要流动资金,需要钱支持科技创新;二是银行的钱往房地产上砸,这样风险小;三是就业不充分、收入没保障,老百姓只好存钱,消费需求低迷。这样一来,我们刚刚起步的微利时代的新创业者夹在中间就受苦了。

这样的商业环境,对社会创新、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内需、化解金融危机都是不利的。

【分析】营销经理,想要当老板,怎么积累管事阅历?

营销经理是不用管生产成本与毛利率的,所以,他的任务是冲击销量。营销经理怎么管事?这些阅历对将来创业当老板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技巧一:任务是压出来的。

对快速消费品来说,探讨市场容量有多大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各家各户都要用,用完了还要再用,关键是看你有多大本事去切这块蛋糕。有时,如果几家企业一起来拼市场,蛋糕还会越来越大。

很多企业要求每年增长幅度为15%~30%,理由是不怕任务高,特别是快速消费品,消费者不是买你的就是买别人的,所以,任务要往下压!我非常赞同这个看法,但是怎么压任务呢?我的经验:一看市场空间,二看产品梯队,三看人员配备。

市场是一块大海绵,你越挤,空间越大。你如果有看报表的习惯,把手头的市场分为上升的市场、稳定的市场、下滑的市场、空白的市场,这样一来,你的对策就出来了。比如,你把15%的增长幅度按区域划分为:稳定的区域10%,针对上升的市场、稳定的市场;恢复的区域3%,针对下滑的市场;拓展的区域2%,针对空白的市场。

越是稳定的区域越有增长的潜力,因为这些地方的基础扎实、客户配合工作、人员素质较高;下滑的区域原因很复杂,但是它曾经辉煌过,说明有基础,处理得好就有上升的空间;空白的市场在费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大力拓展,当然“朝中有人”,能争取总公司支持与配合,那就更好了。

小窍门:增长的具体手段:一是把客户的潜力激发出来;二是把终端的基础管理工作抓好,如“扫街”、“扫盲”等手段。

客户手上有很多资源,同时又面对很多厂家,你先用、你会用,这些资源就是你的了。让客户配合默契些,终端的断货率就大大地降低了,你想想,每个月断7天货,一年就相当于有三个月没做生意!所谓“扫街”、“扫盲”,就是终端的实际工作和经常性的检查,这些工作对销量的增长有重要作用。

产品是有梯队的。

优秀的产品和优秀的老公一样,是要靠培育的,很多产品的需求是通过市场推广培育出来的。因为消费者是被动的,他们不知道出现了什么新鲜玩意,而研究人员又是封闭的,他们不知道消费者的真正想法。这时候,就要我们创造一个让大家“体验”新产品的机会。我建议,把公司现有的产品好好排一下队,征求几个有思想的经销商的意见,大家一起来推几个不算是新产品,但是其他市场还没有卖起来的所谓第二梯队产品,这样的产品做好了有三大好处:一来可以起量,弥补任务缺口;二来容易取得突出成绩,让老板看到你确实很能干;三来可以考验自己到底有没有真本事。如果做不好也没多大关系,因为这个产品本来就不是主销产品。

临阵换将,起死回生。

不要让市场败在一个不合格的业务员手里,颗粒无收。对于下滑的市场,或者多年不死不活、没动静的市场,往往是人的因素在作怪。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市场两三年做不起来,换一个经理,三个月就有起色了。你看一下手上的几个市场,如果有这样的特征,不妨在人的问题上动一下手术。

在很多企业,换人是比较敏感的事情,但是任务的压力让你无从选择,不论换谁去,你都要记得拿出那一招,就是前面说的放之四海都管用的三句话:有要求,才会做;有目标,会做得更好;有考核,会做到最好!这三句话落实到人了,这个市场就好办了。

技巧二:市场是走出来的。

任务是压出来的,市场是走出来的,教科书上是没有这两句话的。

一个公司的制度不管多完善,不管你的助理帮你把报表做得多漂亮,不管你的下级单位的业绩多出色,你的70%以上的精力都要放在走市场上。我们和总部人员不一样,他们是发现问题了才下来走一趟,我们走市场就是自己的日常工作。你不走市场,市场赶你走。

市场怎么走?解决什么问题?走市场,一要安排好线路,二要悄悄地走。无论解决什么问题,你不走市场,市场赶你走。

做好“邮差图”!

首先,把手上的客户分好类,确定好每个客户的拜访周期,如重要客户一周一次、主要客户半个月一次、一般客户一个月一次、小客户一个季度一次。其次,把他们的位置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设计好走访线路日历卡,这张卡就是百战百胜的“邮差图”。

虽然这样的计划经常会被很多临时的事情打乱,只要你在计划中加入机动的预留时间,一般来说都能按时完成。

悄悄地进村,不要打枪。

如果真想解决问题,最好是自己悄悄地去,先到必须看的几个地方,把你想检查的内容看完,心里大致有个底,把自己公司在当地的业务代表找过来,探讨一下你看到的问题。由于他们不知道你看了哪些地方、发现了什么问题,所以,他们都会把实际情况摆出来,你们一起商量好解决办法,需要报公司的就打报告,需要经销商配合的就去谈判和交涉。

走市场,走是主要的,走出去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基层干部来说,等到从报表上发现问题,就是市场赶你走的时候了。

技巧三:百炼成钢“商务通”。

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三年以上的营销经理,一定要成为老江湖、“商务通”。“商务通”就是三通,这是最基本的销售管理阅历。商务管理涉及三方面的业务: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营销经理肩负着直接做生意的重担,做生意可不是做作业,错了拿橡皮擦掉就行了。

第一通:物流。

要精通各种物流公司的服务、每种车的运量、运价、保险、提货、短途运费、装卸费、破损索赔等业务,还要识破货运司机的小把戏,有时拿一个假的身份证、假的驾驶证骗你一车货也说不定。

第二通:资金流。

要会看各种汇票的真假、要会算各种汇兑手段的手续费、要了解各个商业银行的特色服务,有时经销商在汇票上写错一个笔画,你兴高采烈地拿着盖有三角章的底单回去报功,货也发了,等到自己的开户行一查,书写不规范,退回汇出行。你白高兴一场不说,还可能因此惹祸。当然,很多公司现在不用非财务人员参与结算,但是,作为一个有志向老板迈进的营销经理来说,这一关是一定要过的。

第三通:信息流。

合同是最重要的信息之一,你要懂得基本的合同法规,要使用规范化的公司和同,不轻易承诺合同以外的东西,填写合同时要注意签约地、履行地、纠纷管辖权等项目。其他的可以懂得不多,这几项要问清公司的法律顾问后牢记,同时,对电子商务、新的商业管理信息系统有所了解。

注:(1)营销经理实际上是裂土封王的“封疆大吏”,本章只谈了压任务、走市场和“商务通”三个知识点,似乎少了点。但是我始终认为,对于营销管理,“书上得来终觉浅,市场一定要躬行”。

(2)经销商管理、团队管理等,我们后面再讲。

【训练】自我发展调查问卷(二)

调查目的:了解分公司、办事处营销经理的情况。

调查对象:分公司经理。

调查内容:

1.任务与信心:

(1)分公司今年的任务是_____万元。

(2)与往年相比是上升还是下降?

(3)有把握完成吗?为什么?

□ 有把握完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没把握完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完成今年的任务,您需要公司给予哪些支持?为什么?

3.公司今年在任务分配、费用分配上公平吗?为什么?

□ 公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公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管辖的区域市场中,哪些比较稳定?哪些曾经很好?哪些一直不好?

(1)较稳定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经很好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直不好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你的区域市场中,哪些产品特别好卖?

6.你的区域市场中,哪些竞争品经常给你压力?什么压力?为什么?你有办法应对吗?公司有办法吗?

7.你多长时间做一次工作总结?每个月的工作计划重点是回款还是其他事项?通常如何检查、落实?

8.你在什么情况下亲自拜访客户?亲自催收货款吗?亲自要求客户发货吗?

9.你在什么情况下亲自拜访大卖场等终端?亲自培训店员吗?亲自促销吗?

10.你多长时间召集部下开一次会?你对他们通常说些什么?他们对你通常说些什么?

11.下属的去、留、升、迁,你有权决定吗? □ 有 □ 没有

12.您的下属中,几个能力强但不听话?几个既有能力又听话?几个听话但没有能力?

你如何管他们?怎么考核他们?

13.你与老总的关系:

(1)你听老板的话吗? □ 听 □ 看情况 □ 不听

(2)老板听你们的话吗? □ 听 □ 看情况 □ 不听

(3)你们多久沟通一次?

(4)你们以什么方式沟通?

14.经销商对产品毛利满意吗?他们在市场配合上对公司有什么要求?

15.经销商对公司广告满意吗?他们在广告投放上对公司有什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