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商变体是酒类行业与市场综合因素的结果。酒商只有不断的创新市场运作模式,才能实现持续的发展。
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或者变体性发展,都必须借助外界的力量。酒商很容易通过资源整合借助平台实现资源嫁接。
我们系统研究了2012年以来经销商变体转型,有一部分经销商就开始在跨界资源整合方面采取行动,而且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业绩。我们把变体为平台合作商的几种模式大致总结如下:
模式一:传统资源平台
有一部分酒商和汽车销售商,汽车维修商,大宗电器销售商合作,通过异业联盟的形式,实现了资源的整合。
一种方式是通过汽车销售商,汽车维修商,大宗电器销售商的客户资源,通过顾客数据库的方式,优化数据库的同时确定目标消费群体,然后赞助异业的相关活动,逐步将异业顾客析出,实现了酒类产品的销售。
另一种方式是发起并主导资源型销售商的先关活动,制造产品推广与营销的机会。有一个白酒经销商,通过汽车维修商发起“凉爽夏季关爱空调活动”,凡是购买若干酒水,均可获得免费空调保养与维修。
模式二:互联网平台
这种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网上商城。有一部分经销商通过洗化产品,护肤美容产品的网上商城,将酒类产品嫁接到目标网上商城,然后借助网上商城实施产品推广与销售。
二是非酒类的公众号。一部分酒商通过与非酒类的公众号合作,将自己的产品植入到该公众号,然后转化消费者。目前,大多数酒商是通过珠宝,建材,男装等非酒类企业的公众号,向互联网平台变体。
模式三:相关产品平台
一部分酒类经销商通过与茶产品经销商合作,借助酒和茶消费群体高度一致的市场属性,实施跨界合作。也有一部分经销商和足疗店等服务机构合作,通过联合促销的方式,将足疗店的顾客转化为酒类产品的消费者或者销售商。这就是我们的“商客”模式,即把资源类的合作伙伴转化为消费者或者推广者。
在酒业总量过剩且挤压式增长的大背景下,加上互联网的推动。酒类经销商一定要明白“得顾客得天下”的大趋势。经销商只有避开单纯的渠道拼抢,才能持续的实现经营。
目前看,一部分经销商在与平台商合作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交易思维。酒类经销商与平台上合作,一定是基于顾客资源的培育与转化,不是直接卖酒。如果酒类经销商和平台商合作是单纯的交易思维,就会出现一锤子买卖的“交易行为”。这种行为只能简单的卖点产品,无法实现持续的交易。这就是当前很多酒类经销商在平台合作商方面浅尝辄止的根源。
酒类经销商应该明白,将平台合作商的顾客资源转化需要有一套系统的工作方案,并且有规划,有计划的开展工作。这种规划的核心是平台合作商的顾客资源优化,筛选,首批目标顾客的沟通与培育,顾客粘性的打造方案,顾客持续交易的内在动力。
以顾客持续交易的内在动力为例,我们解读一下:假如顾客在汽车维修店修车,与维修店的老板关系很好,在维修店老板的介绍下,酒类经销商只需要做好基本的销售工作,就能实现第一次交易。但是,持续交易取决于酒类经销商能否与该汽车销售店的顾客建立粘性。
怎么样与顾客建立粘性呢?这就是顾客资源转化的核心。酒类经销商要想将汽车维修店的顾客转化为自己的产品顾客,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顾客服务体系。
其次是缺少将“可能”变“可控”的市场运作资源配置和运作体系。传统的酒类经销商的市场资源配置是按照渠道配置的,没有按照顾客配置的投入经验。同时,经销商自己的营销团队也是围绕传统渠道商做市场的经验,没有与平台合作商嫁接顾客资源的经验。导致,传统经销商觉得平台合作商的消费资源很强大,但总是没有办法实现销售。
变体平台合作商,需要经销商改变传统的市场运作思维,围绕顾客制定一套完整的运作方案。否则,这种不可控就会很快让经销商丧失信心,甚至不再谈平台合作商。
我们曾经合作很多年的一个酒类大商,年营业额在5个多亿,一线名酒占总营业额的50%,而这50%恰恰是传统团购带来的营业额。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就提出传统团购需要转变为社会化,市场化的团购。只有这样才能化解未来的危机。
经过认真的沟通和调研,我们制定了传统团购危机转化的详细实施方案。其中与资源型的平台商合作是主要措施之一。
我们从两个资源平台商入手,一个是汽车,大宗电器类的。另一个是茶叶类的。整体平台商合作商分为三大步,第一步是对平台商合作商的顾客资源进行分析优化,认真分析每一个顾客的消费定位。第二步是锁定第一批核心顾客,与平台合作商共同发起活动,将产品推广植入活动中,实现与顾客的初次接触,同时建立沟通体系。第三步是邀约核心客户,单独组织与酒相关的活动,如品鉴会,厂家考察等等活动。
经过近5年的持续运作,该经销商不仅成功的化解了传统团购的危机,而且是实现了营业收入的极大增长,该经销商去年的营业额突破了10个亿。实现了翻倍增长,这在酒业低增长期内时很少见到的。
第三是缺少持续的前置投入。这是传统酒商与平台合作商合作失败的主要原因。传统酒商在选择平台合作商的时候,尤其是资源平台商。传统酒商的心态是像开发渠道商一样与平台商合作。这种心态很难合作成功,因为平台合作商的资源再好,毕竟那是他的经营资源,没有转化之前,对酒商没有任何价值。
由于平台合作商有自己的主导业务,如果酒商不能在前期运作阶段主导工作,并主导投入,和平台合作商合作一定会无疾而终。这个道理正如钓鱼一样,如果没有“喂窝子”的阶段,直接钓鱼,除非鱼特别多,特别饿的前提下,很难钓到鱼。
因此,持续的前置投入是酒商与平台合作商合作成功的前提。
第四是分配机制。只有和平台合作商建立长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保证合作的长久。
现实中,很多酒商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一是没有迅速转化资源,前期对平台合作商过分依赖,导致合作搁浅。二是前期是顾客的培育期,由于投入不够,或者方法不得当,导致平台合作商失去合作意愿。最后无奈分手。合作成了半拉子工程。
我们的专项研究也表明,酒商必须在合作的第一阶段主导投入,树立舍得的合作意识。比如,在没有将资源转化为营业额之前,酒商要投入一定的费用,作为对平台合作商的鼓励,通过鼓励将平台合作商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促成合作的最终成功。
针对趋势和现实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未来酒商与平台合作商合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首先是经营观念。传统酒商的经营观念是“兔子鹰”思维。即不见兔子不撒鹰。这种交易式的思维,导致短期行为,甚至是保守经营的行为。
未来,酒商面对趋势,甚至是不可改变的经营趋势,酒商必须树立“孩子狼”的思维,即舍不上孩子套不狼。酒商如果抱着传统的经营观念,停留在传统的市场运作思路上,还是“个体户”思维,不能在资源方面实现整合与合作,就会被市场淘汰。
其次是创新市场运作方式。酒商习惯于和渠道商做生意,面对顾客恰恰是短板。
事实证明,互联网时代就是“得顾客得天下”的时代。酒商必须深入学习顾客数据库营销方式,制定围绕顾客经营的市场运作体系。
我们的研究也表明,酒商面对渠道的碎片化,行业的低增长,竞争同质化与恶化,确实感受到了压力。但面对创新,酒商还是缺少勇气,甚至是缺少试错的心态。我们也告诫很多经销商,抱着传统的市场运作思维就是在等死,学会合作不仅是出路,更是活路。
第三是建立与平台商合作的系统规划,尤其是计划和预算体系。我们与很多酒商沟通和平台商合作中,绝大多数酒商都归结为无疾而终,就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是后来就没有再坚持下去了。
而和酒商沟通中,有两句话,我们的印象最为深刻,一句是:刚开始很好,后来不行了。另一句是:平台合作商的资源很好,但是卖酒的太少,投入大。
其实,这两句话,给我们找到深层次的原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们进一步的深入调研,发现与品台上合作失败的根源是没有系统规划,都是零敲碎打。
“刚开始很好,后来不行了”。为什么“刚开始很好”?是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重视,又充满激情。而且平台合作商的第一批顾客资源很容易转化,但是深层次挖掘第二批,第三批,肯定就难了。同时,没有系统的规划,没有持续的与顾客建立粘性,也是“后来不行了”的原因。
“平台合作商的资源很好”。这句话也是我们听到最多的,说明资源型的平台合作商,与酒商具有合作的空间和价值。“卖的酒太少,投入大”。这句话的背后,说明酒商缺少持续的投入,也说明平台合作商的资源转化需要一个过程。
当前,酒商与平台合作商的合作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一方面是极少数酒商积累出了一套合作的模式,取得了发展,赢得了未来。另一方面是屡屡遭遇失败的酒商。这个占绝大多数,而这部分酒商又陷入了经营的困境。
关于酒商与平台商合作,我们最想给酒商说的一句话是: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不要问路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