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招人,首先要搞清楚,人从哪儿来?从这几年全国反复调研的情况来看,针对招聘难,企业有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网络渠道有缺点。现在零售企业大多数都知道三个招聘网站——中华英才、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经过这几年竞争,现在智联招聘基本排在第一,网上招聘相对便宜。虽然网络招聘相对来说比较方便,但是也有缺点。一个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网络应聘者简历中几乎70%的信息是假的,所以企业防不胜防。简历有三个地方最容易做假,招聘者要谨慎。第一,工资一般经常做假,五千说成六千的,那算对得起你。第二,职务是经理的说成是高级经理,高级经理说成是总监。第三,这个项目是别人主导,他说是他主导。主导和参与完全是两码事,你真正主导这个项目,你的能力就非常高,只是个参与者,就另当别论了。所以在面试的过程中,对招聘者的挑战非常大。
第二,如何开拓新渠道?招聘会,虽然人去的很多,但是分类做的不好,而且真正优秀的人不在招聘上会出现。所以个人认为,大专院校、职业高中,将是企业未来重点依赖的对象。
所以很多企业现在开始对准这些院校。外企最爱做的就是校园招聘,因为他们知道,校园渠道比较正宗,社会上找的人,乱七八糟的,搞不清楚他们的真实状况,而学生比较单纯。很多学校在学生还没毕业的时候,企业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做宣传了。所以,类似商学校、职业高中这些类似的院校,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渠道。
有人说大学生难伺候,不是人家难伺候,是因为企业没上道。什么叫没上道?大学生来了以后,有几件事是企业过去没做到,或者没有想到的:大学生在毕业后的两年内,把他放到再好的单位,他也跳槽。因为他觉得刚走入社会,完全没有社会经验,他想到外面去看看什么样的世界更精彩。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企业想出了一个方法,叫宽幅培训管理。所谓的宽幅培训管理,就是员工在工作的第一年里,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岗位的适当轮换。例如在这个岗位待三个月不行,就换到别的岗位试试。营运不行,到采购,采购不行到人资。
由于大学生也是未来企业所要依赖的重点对象,所以,一些优秀的企业都把他们做为主攻对象。例如苏宁,在大学生培养方面现在做得很成功。
我们在给苏宁的店长做培训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我们所培训的店长85%以上是大学生。七千平方米的店,从员工到店长,大概需要两到三年的培养周期。而零售行业,在正常情况下,培养周期是五到六年,他们要压缩到两到三年来培养。所以苏宁完全有一套自己的模式,其培训体系非常强势。
苏宁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他到哪里找200个新店店长?把全国的猎头集合起来,都找不到200个店长。若是从竞争对手那里去挖人,挖来的人又不是同一个体系的,不见得能用。所以,苏宁在培养人才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模式。
大学生是零售企业未来人才招聘的一个蓝海,但是需要企业关注的是:人进来以后企业怎么管理?企业首先要学习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而且还要解决大学生的很多现实问题,例如婚姻问题和房子问题。二、三线或者三、四线城市不用着急房子的问题,但是婚姻问题却很令人头疼,一般来说是男生好解决,女生不太好解决。不是说女生差,而是女生的要求高,所以最后剩的女生偏多。
还有一点,大学生进来以后,要不要先放到基层?我的建议是:千万别放在基层。一开始就放在基层,基本上就“死定了”。要先放在总部,为什么要放在总部?因为总部的管理能力比较好,如果总部都待不住,放在门店则跑的更快。
若是一定要放在门店,就需要门店的店长是管人的一把好手,例如放在旗舰店。过去我在赛特工作的时候,吃过很多亏。那时候很多大学生招进来就放到门店里面去了,美其名曰要从基层一步步锻炼起。其实这个思路是不对的。我的父辈在工厂的时候,很多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是从基层开始锻炼。但是企业忽略了一点,那时候到车间去的人,都有师傅,师傅带着这些徒弟,除了技术上的指导,连生活都照顾了。那时候很多结婚的人都会很自豪地说:“这个对象是我师傅介绍的。”因为一个师傅带好几个徒弟,两个徒弟之间恋爱的现象比比皆是。
我们零售企业现在没有师傅,即使有师傅,也什么都不干。不付出还想人家留下来是不可能的。所以,把新员工放在基层锻炼的理念是对的,但是操做手法不对,因此造成了大量的人员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