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邓小平1986年于天津
2019年的年末,有人抛出了年度的“十年之问”:2019最令你震惊的数据是什么?
答:再过几天,“20后”即将出生。
“20后”看“90后”,就像“90后”看“60后”一样。
除了感叹白驹过隙,一代又一代残忍且自然的代谢规律,却也有说不完“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历史轮回,这其中隐喻的,正是伟人的那句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
我刚刚出社会时,恰逢新世纪来临不久,总感觉没有赶上好时代: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个体经济崛起,处处是机会,遍地是黄金,大好机会时,可自己还是小屁孩。
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制,特区经济崛起,可自己九年义务教育还没有读完,好机会似乎都没有赶上,等走出社会,啥机会都过去了。
这个世上,总有些东西无法挽回,比如逝去的时间,说出来的妄语。
走到今天再往回看,我刚出社会的21世纪初,今天的很多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其实也才创立不久,比如,圣象地板成立于1995年,欧普照明成立于1996年,皇朝家具成立于1997年。这是民营制造业的初春,只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看懂。
新世纪的近二十年,尤其是近十年,互联网经济的崛起,造就了无数的财富梦想。时代赋予每一代人的机会,都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关键是谁能读懂时代变迁的微表情。
建材行业经历了2002年——2012年的十年狂欢后,就进入了由盛而衰的行业周期。今天,无论走到哪个建材卖场,卖货的人比卖货的人多是常态。建材行业的过剩性竞争,迫使每一个身处行业人不停追问:建材行业,还有没有机会?
是啊,建材行业,还有没有机会,还能不能玩啊!?
国庆档大片,《我和我的祖国》票房接近30个亿。但作为该片导演之一的陈凯歌,却很难高兴得起来。除了《白昼流星》的故事内核和节奏,不断地被拿出来与其他6个片段相比较,更多网友指其在影片中呈现的西北农村,与现实严重不符。
有自证为内蒙乌兰察布四王子旗的网友,条分缕析地阐述了内蒙偏远农村,远不是《白昼流星》里荒凉、破败的样子。在今日的偏远农村,孤儿和孤寡老人每年可以拿到5000元的生活补助,对农村的特贫人员,甚至可以每年拿到7000元补贴。影片中少年身上等同流浪汉的褴褛衣衫,只有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才可能出现的住房条件,应该都是陈凯歌意淫出来的画面。
总之,网友想表达的就是一句话,我们今日之内蒙,远非昔日之内蒙;我们今日之农村,远非昔日之农村。

城市建材卖场里,一片萧杀之气;我们的新农村,却是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此消彼长,今天的农村到底发生了什么?
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看国家发生了什么?
宏观经济学里,支撑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是“三驾马车”:投资、贸易、消费。
投资:从反映投资兴衰的先行指标PMI来看,2019年10月,中国制造业的PMI指数为49.3,较上月回落0.5,较去年同期下降0.9,连续6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带动民间投资,包括通过政策调控带动民间资本的行为,需要一定经济周期的消化;
贸易: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长,中美经济的互补性正在减弱,对抗增多,合作减少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而美国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力量并不友好,特朗普加征关税后,确实在理论和实际上实现了减少对华1000亿美元贸易逆差的目标。这两年的国际贸易环境,对我们并不友好;
我国在传统优势减退的情况下,必然要推动经济转型,从以加工贸易、劳动密集型产业、粗放投资为主的经济模式,转型为以启动内需和创新驱动为主的“大国经济模型”。
消费:
内需消费有多大呢?
补充一组数据:美国GDP将近140万亿,70%来自于消费。中国90万亿的GDP,消费只占43%。而我们的人口数量,是美国的4倍还多。
往创新这个风口走,对于我们大多数企业来说,门槛都会过高;剩下来就只有内需这个风口了,内需的风口在哪儿?
在东部,还是在西部?
在城市,还是在农村?
这就要看政策的风口了。
出生于上个世纪70、80、包括90年代的人,在中学阶段的政治课本上,都应该背诵过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论断: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别小看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论断,它可是实实在在影响了我国几代人的人生轨迹。
这个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重点在哪?你只要把这句话放在嘴里读一遍,你就会发现逻辑重音必然地落在后面这个部分,即“落后的社会生产”,更聚焦一点,就是“生产”这两个字上。所以,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所有的政策,都是要释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包括鼓励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引进外资,推动国企改革、甚至是97国企职工下岗潮,都是在围绕如何提高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做文章。
在这个大背景下,凡是顺应这个潮流的,从私营业主到个体户,从乡镇经济的能人,到顺应国企改制的管理层,从积极投资的外商,到主动下岗下海的职工,今天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成功人士,都只不过是在这个潮流里,顺势而为的人。而凡是抗拒这个潮流的,即使曾经是大富大贵,到今天,或多或少已经落魄或是衰败。
这个结果,是不是和总设计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规划严丝合缝?但是不要忘了,总设计师还有很重要的后面一句话:让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可惜,天不遂人愿,邓公以93岁高龄辞世,风云变色,举国哀悼。但是,邓公未尽之事业必须要完成。邓公临终之时有没有做政治遗产的交代,我们不敢妄作揣测,但是习近平上台以后,尤其是在”十九大“上,重新定义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让我们看到了新趋势的来临: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同样的方法,把“十九大”新定义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放在口头读一遍,逻辑重音自然而然地就会落在了后面的“不平衡、不充分”上,那么,我国现阶段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什么?
城乡,是城乡差距!
乡村:
虽然我国近些年城市化进程非常快,但是从2018年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国农村常住人口占比仍然超过40%,将近6个亿的农村人口中,大部分贫困人口都生活在农村。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口的2.7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农村人口的2.2倍,城乡差距显而易见。
邓公未竟之事业,习近平作为第五代领导人,显然是要接力这个历史使命。“十九大”重新定义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只是完成这个历史使命的前奏。
我们千万不要低估了这一届领导人“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决心。习近平作为红二代,骨子里刻下的红色基因,家国天下的情怀,人民安居乐业的使命感,都是推进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
所以,我们才看到,我国这些年各式各样农村援建工作,美丽乡村、精准扶贫、三通政策、亮化工程,一对一帮扶等,就是要逐步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2019年,国家针对“三农”政策的各类补贴共计138条,大到农村产业定位的支持政策,细到单一品类比如马铃薯的补贴标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上台后,国家财政每年在“三农”支出上持续增长,近年更是超过每年2万亿的投入,包括以转移支付形式惠及农村的资金,也是以千亿为计量单位。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农村这些年,某些特殊人群坐在家里都能享受国家的财政补贴,农村,尤其是基层农村人口的幸福指数绝对是增长的。
从渠道的发展角度来看,我国这样一个省市县乡镇村的纵深市场,越往上,渠道分得越细。
如在城市里,专卖渠道主攻新房市场、工程渠道主攻大项目、五金渠道负责替换、电商渠道提供便捷、团购渠道兼顾价格,各管一摊,各顾一块。
越往下,渠道反而糅杂在一起。在农村一个五金店、一个日杂店,就承载了新房装修、旧房替换、甚至安装设计、村淘代购等多项职能。
渠道糅杂在一起,事情反而变得简单,对于做渠道、做销售的厂家和经销商,在乡镇,抓住了五金店,就可以事半功倍。
有人说,现在农村正在严格控制宅基地自建房,旧房拆了,政府统一建社区房,新房装修的人也在减少。但是你们想一想,这样的社区房要不要装修?是谁在提供材料?农村旧房的装修材料需不需要升级换代?在村里,开五金日杂店的,都是些什么身份背景的人?为什么有些五金店,平时看不到一两个人,但是日子一样过得很滋润?你要真了解农村的五金渠道,你就自然想得明白。
城市:
当然,上帝为城市关上了一道门,必然会为他刻意留一扇窗。
建材行业,城市是不是完全没机会了呢?当然不是。只是,能从窗户跳进屋的人,显然比从门口大摇大摆进门的人少了许多。
二十多年的建材渠道发展,一线品牌把专卖店渠道的溢价购买者,基本圈走了大半;
近十年电商来袭,电商又把地市以上的零散购买者,从线下渠道圈走了三成;
2017年开始,国家住建部多次发文,对于推进“精装房”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近三年,全国多地,尤其是省会城市、一二线城市,也相继发文,对于落实“精装房”工作拿出来了时间表。早的在2020年之前,晚的在2025年前,都会对精装房实行强制执行。而这个政策,会加剧城市零散购买者的持续下滑。

那地市以上的这些建材消费到哪里去了呢?
一部分流入到了行业的头部品牌。
这些品牌能进入到各大地产商的品牌库,有专业的销售队伍,直接对接诸如碧桂园、万科、恒大这样的大地产商。从生产到销售,真正实现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一部分消费真正升级。
真正有高端需求的人群,要么买别墅,要么对精装房现有的设计、装修不满意,自己会再找装修设计公司重新推倒重来。但是这些消费人群,仍然不会自己去跑市场、买材料,而基本是通过包工包料,指定高端材料品牌的方式,最终完成装修升级。所以,也没有什么专卖店零售渠道的事情。
在城市,依然还能过点小日子的零售终端,是五金店和社区店。
毕竟,近20年新增的近1亿套住宅商品房的存量,以及大大小小的宅基地建房、集体用地建房、工业用地建房(宿舍)、保障性住房、军产房等等,保守估计也有2亿套存量房。这些房屋所培育出来的替换市场,绝对不容忽视。
所以,在地市以上的市场,商用工程渠道会迎来一大波红利,专卖店零售渠道会继续萎缩,五金店也会再次迎来“小阳春”;在乡镇市场,五金店承载多渠道的能力会升级,品类会拓宽、服务会增值、形象会升级。
也许,未来农村的五金店,不再叫五金店,或者应该叫“水电集成店”。他们从过去以“货”为中心的品类店,逐步转变成以“场”为中心的职能店,能够一揽子解决农村简单装修和材料替换的水电场景,就像我们今天城市里装修装饰公司一样,只不过,他改了个名称,换了个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