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美目盼兮:春秋时代的绝世美女

春秋时代的美女,很多是因为《诗经》的记录而为人所知。被后代名诗人当作题材吟咏最多的美女,要数息夫人。唐代的王维、李白、宋之问、杜牧、罗隐、韦庄,明代的袁中道,清代的邓汉仪、袁枚等皆有诗作。

诗言志,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诗作,可显出诗人的见识、才气,围绕息夫人的诗作就引发过一次“文案”:清代词学家陈延焯《自雨斋词话》以杜牧、宋之问、袁枚咏息夫人诗为例,点评文人见识的差异。

杜牧途经汉阳(今武汉黄陂区)时,到息夫人庙中凭吊,题两首七绝诗。杜牧的诗,感叹息夫人身不由己让息国灭亡。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息亡身入楚王家,回看春风一面花;感旧不言常掩泪,只应翻恨有荣华。

宋之问的两首五绝诗,描写了楚文王对息夫人的宠爱与息夫人内心坚持的不忘息君,以传说中的息夫人重见息君双双殉情的故事,感叹两人为情而死。

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仍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

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

清袁枚的《息夫人》,是讽刺息夫人弱不禁风、不能殉情,颇有轻薄之意。

人生一死谈何易,看得分明胜丈夫。犹记息姬归楚日,下楼还要侍儿扶。

陈延焯点评三人:无论作诗作词,不可有腐儒气,不可有俗人气,不可有才子气。人第知腐儒气、俗人气之不可有,而不知才子气亦不可有。尖巧新颖,病在轻薄;发挥暴露,病在浅尽。腐儒气,俗人气,人犹望而厌之;若才子气则无不望而悦之矣,故得病最深。

陈延焯认为,宋之问诗作淳厚,虽是才子却没有才子气;杜牧略显刻薄,等而下之;袁枚的诗,逞才使性,尖刻漓薄,只是为了显示其才子气。这是由于三人才情、器识不同所致。没有才情,则腐儒,作诗则俗;才情过多,作诗就喜欢卖弄才子气。写诗,最怕有腐儒气,即板起面孔教训人;也怕俗气,即见识平庸;却更怕有文采而无见识的才子气。这种才子气,看似与众不同,实际是轻薄粗鄙;写得活灵活现,实际浅白无味。袁枚咏息夫人的诗,就是这种“得病最深”的才子气。

写息夫人最好的是两首诗,一首是清代诗人邓汉仪的《题息夫人庙》。这首诗里的“千古艰难惟一死”已成名句,作者借息夫人感慨明清之际的晚明臣子和文人不能殉国的悲哀。

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最能表达息夫人处境与心境的千古绝唱,是王维的《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对同一人物的诗作,体现每个人的才情、器识(即见识与格局)。读历史,也并不是我们在读古人,而是古人在读我们。当我们在表述历史、评论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时候,我们的见识、格局、才情乃至性格都被呈现了出来。

历史上的息夫人究竟为何引起两千多年文人的感慨,让我们一探究竟。

息夫人是陈宣公的女儿,陈国(宛丘,今河南周口淮阳)妫姓,嫁给息国(今河南信阳息县)国君,因此叫息妫。前684年,陈宣公将息妫和她姐姐分别嫁给息君与蔡哀侯。送息妫去息国时,经过蔡国(今河南上蔡),蔡哀侯见小姨子路过,就提出要招待一下。

宴席之间,蔡哀侯见息妫美貌,就做出非礼举动,被息妫拒绝。蔡哀侯非礼息妫,也有看不起息国的意思在里面,蔡国比息国大。息妫到了息国后,将蔡哀侯非礼的事情告诉了息君,息君知道打不过蔡国,就想出一个计谋,派使者到楚国,要求楚国发兵攻打息国,息国则要求同姓连襟国蔡国出兵相救,楚国就可以借机攻打蔡国。

蔡国是楚国通向中原的一个障碍,楚国早有意吞并,现在息国来请求设计袭击蔡国,等于给了一个开战理由,楚文王同意出兵,在莘地(今河南汝南)击溃蔡军,将蔡哀侯俘虏带回郢都囚禁。

蔡哀侯估计是在楚国才明白中了连襟息君的算计,三年后,即前680年,有一天,楚文王向蔡哀侯炫耀自己的美女,蔡哀侯就把息妫的美貌添油加醋地夸了一通,搞得楚文王心里发痒。不久,楚文王借口路过息国,要求息君招待自己,见一见息妫。一见息妫,果然美艳,楚文王当晚就带兵灭了息国,将息君带回郢都做守城门的士兵,息妫纳入后宫,并释放了蔡哀侯回国。据说息妫要自杀,楚将斗丹说:如果息妫自杀,就杀死息君。息妫不得已只能嫁给楚文王。

又三年,即前677年,息妫已生下两个儿子,长子堵敖,次子熊恽。三年里,息妫从来不主动与楚文王说话,更没有笑脸,楚文王就问这是为什么。息妫说: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楚文王为了取悦息妫,于是派兵讨伐蔡国,再一次将蔡哀侯带回楚国囚禁,三年后,即前675年,蔡哀侯死在楚国。《左传》里批评蔡哀侯害人害己的恶行:《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其如蔡哀侯乎!

楚文王宠爱息妫,在邓州为息妫修建别宫,因为息妫美若桃花(另一说息妫出生时恰逢桃花盛开),取名桃花洞,息妫又被称为桃花夫人。

有野史说:息妫有一天在城门口与息君相遇,两人执手相看泪眼,息妫撞城墙自杀,息君也随即自杀。这个故事不符史实。

前675年,楚文王去世,息妫长子堵敖即位,堵敖要杀弟弟熊恽,熊恽就跑去了随国(今湖北随州)。前672年,熊恽借助随国将堵敖杀死,即位为楚成王。成王年幼,大权落在楚文王的弟弟令尹子元手上。

子元觊觎嫂嫂息妫的美貌,想娶息妫,息妫不允。子元就在息妫的宫殿旁造了一所房子,晚上带人跳万舞。万舞是先拿着武器,后拿着羽毛(象征文),敲锣摇铃边唱边跳,是个比较热闹的舞蹈,《诗经·国风·邶风·简兮》描述了万舞的场面与歌唱的内容,最后两句是思念美人的意思。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籥,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小叔子在寝宫外整天跳艳舞,唱淫词艳曲,息夫人听到后,哭着说: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而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息妫的侍者把息夫人的话告诉给子元,子元惭愧地说:妇人不忘袭仇,我反忘之!

前664年,子元带兵讨伐郑国。这次讨伐,郑国人玩了一出“空城计”,外城城门大开,子元率军进入郑国的外城,内城城门也大开,子元怀疑有埋伏,商量了一阵,决定退出城外。晚上,担心诸侯国来救援郑国,决定偷偷撤兵。其实,郑国也正打算逃跑,有探子报告楚军的帐篷上有乌鸦,判断楚营已经没人,这才停止出逃。

子元回国后,索性住到王宫里,想继续纠缠息夫人。楚国大族看不下去,斗射师就去劝谏子元,结果子元把斗射师用枷锁给拷了起来。色迷心窍的子元忘记了危险,没过多久,申公斗班率兵杀死子元。经过子元八年的专权之后,成王亲政,任命斗谷于菟(即子文)为令尹。在子文的协助下,楚成王在位四十六年,城濮之战虽然楚军被打败,但也除掉了楚国权臣成得臣(子玉),成王的权力并没有被削弱。

息妫被后世认为是著名的春秋第三美女(第一美女是庄姜、第二是宣姜),有人认为息夫人不仅是祸水,而且是一株不折不扣的毒花。因为她,息国被灭了,蔡国被灭了,楚国权臣子元被她找人杀了,她还杀了自己的大儿子,扶小儿子登基。

这类将美女当作祸水的指责,就是典型的腐儒之见。且不说息妫是否帮助成王杀了大儿子堵敖,指使斗班杀了子元,说息国、蔡国因为息妫被灭,就是错误归因。自楚武王到楚文王,灭掉的小国有三四个,连文王的舅公邓国也照样被灭掉,何况息国、蔡国这样的姬姓国被灭?

由于史料缺乏,我们不能推测子元专权的八年里,息妫是不是如孝庄与多尔衮周旋、保护康熙一样操心,但可以说,息妫成功地保住了成王。堵敖为何与弟弟厮杀起来,史书缺乏记载,在位五年的堵敖都没有谥号,这是个不同寻常的历史之谜,至少说明息妫、成王,包括子元、斗班等,都没有为堵敖这个楚君说话。

息夫人生卒年都不详,死后葬于桃花夫人庙,又称桃花庙,今武汉黄陂区、河南息县都有桃花庙。息夫人“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的以柔克刚的决绝,成为中国历史上弱小反抗强暴的独特符号。

春秋时代,即使贵为公主,也只是诸侯国外交的工具,因为美貌而引起诸侯相争、攻伐、灭国,又岂能责怪这些身不由己的美女?放纵国君性欲的皇帝制度才是罪魁祸首。后世学者对此不加以分辨,却轻易地说什么美女祸水,未免见识太短了。

古代的美女有五个类型,或者叫阶级:

最底层是乡野村姑,如妹喜、西施、郑旦等。

第二类是小家碧玉,乡绅、地方官员的女儿,如孔子娶的宋国老婆丌官氏。

第三类是庶公子(小宗)、国都里大夫的女儿,如嫁给陈完的齐国大族懿仲的女儿、嫁给叔向的巫臣的女儿。

第四类是国君的庶公主和外族、亲王、王族的女儿,如重耳的母亲狐姬、嫁给夏御叔的郑穆公女儿夏姬。

最高层是国君的亲女儿、嫡公主,以及诸侯的正妻,如庄姜、文姜,宣姜之女许穆夫人、宋桓夫人。

春秋时代,留下最多纪录的多是诸侯国的公主。其中,几乎成为“中国式美女”标准形象的是春秋第一美女——庄姜。

庄姜的一生美丽而平淡,犹如一场流星雨,留在历史的天空里。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这首诗,将庄姜最美丽的时光、从齐国出嫁到卫国的送亲盛况,刻写的淋漓尽致。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译文:

美人身材真挺拔, 外面锦衣里布衣。她是齐庄的明珠, 嫁给卫庄做正妻。

哥是齐国的太子, 邢国国君的小姨,谭公还是她妹夫。

手指纤纤如茅芽,肌肤细滑如脂膏。脖子雪白如蝤蛴,齿白齐整如瓜子。

前额方正眉细弯,轻轻一笑酒涡生,两眼顾盼似秋波。

美人身材好苗条, 停车休息在近郊。四匹公马多雄壮, 红绸挂在马嚼旁。

羽饰车驾到王宫, 大夫无事早退朝,莫使新人太疲劳。

黄河之水浩荡荡,激越奔流向北方。撒网入河沙沙响,蝗鱼鳝鱼捕在网。

初生芦荻长又长,随嫁姜女尽盛装,陪送男子也雄壮。

这首诗确定了春秋时代最佳美女的九大标准:身份尊贵、身材高挑、胸大腰细、皮肤雪白、手指纤纤、牙齿整齐、头方眉弯、眼波盈盈、不语似笑。

硕人是一种典型的瘦而有肉、肤白有骨的丰满之美。俗话说一高遮百丑,一白遮百丑,又高又白还文静端庄,庄姜的美是所谓正室范儿的典型。当今哪位美女可以用来类比?许晴倒退回去二十岁,大概就是庄姜的风采。

硕人也包含生育能力强的期许。可惜的是,庄姜的一生恰恰毁在生不出儿子上。庄姜,美而无子(《左传》)。《毛诗序》说:《硕人》,闵庄姜也。庄公惑于嬖妾,使骄上僭,庄姜贤而不答,终以无子,国人闵而忧之。

作为正妻,担负着国家嫡长子传承的责任,生不出儿子,这是个大事,在春秋时代,因此而造成的悲剧并不少见。卫国人对庄姜的同情惋惜,在这首诗里溢于言表。就此而论,庄姜的悲剧并不是毛诗序说的惑于嬖妾,而是庄姜的生理缺陷造成的。

卫庄公算不上很荒唐的国君,在位二十三年并没有干什么坏事。庄姜不能生育,导致两人关系冷淡,庄公又娶了陈国姐妹,却喜欢一个不知名小妾生出的儿子公子州吁,最后酿成了州吁之乱。平定州吁之乱后迎回的卫宣公,以及迎娶的庄姜的侄女宣姜,是卫国“五世之乱”的开始。由此可知,古代诸侯的婚姻就是一种政治,女人的肚皮也是一种武器。庄姜不能生育,作为正妻而言,是注定要酿出悲剧的。

朱熹认为庄姜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诗经》中的《燕燕》《终风》《柏舟》《绿衣》《日月》等五首诗,都出自庄姜之手。这五首诗,确实都非常优美,有很多千古名句。

《燕燕》送别诗的经典: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终风》把遭受戏弄的悲愤心情刻画的入骨三分: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柏舟》简直是一幕忧伤惆怅的微电影: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绿衣》即景生情,看到旧衣服,想起当年的那个人,情意绵绵: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日月》更是忧郁之情的经典: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1932年在朝歌西北三十五里、淇河北岸辛村的卫国墓地,发掘出大量的青铜器随葬品,其中一青铜鬲,上有铭文为“卫夫人□姜作其行鬲用”,据考证即为庄姜的遗物。

不过,这五首诗究竟是不是庄姜所作存在争议。但晚于庄姜五十年,宣姜的女儿许穆夫人却是一位被公认的女诗人。

许穆夫人是宣姜的女儿、卫懿公的妹妹。前660年,爱养鹤的卫懿公遭到北狄侵略,卫国国都被攻陷,卫懿公战死,卫国都城只逃出730户百姓。许穆夫人见母邦危难,请求许国出兵相助,许穆公以国小实力弱、不想引火上身推辞。许穆夫人要独自赶回卫国奔走救援,许国大臣劝阻,于是,这首愤怒的千古名篇《载驰》由此传世: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前四段是叙述自己要赶回去吊唁卫侯,得不到支持,怒斥你们不能帮我,就不要劝阻我,最后自陈心志: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翻译过来就是:

女人怀念家乡,不过独自去救援。

许人还埋怨我,实在幼稚又轻狂。

你们这些大夫君子,不要来指责我。

听你们算盘打尽,不如赶我自己的路!

此诗情感真挚,一气呵成,毫不顾及许国君臣、大夫君子们的危难退缩,直抒胸臆,最后一句可谓掷地有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任你百般算计,不如一颗单纯的心!

许国是姜姓男爵国,在今河南许昌一带,国力弱小,两次被楚国打到许国国君“肉袒”投降,九次被郑国攻击,每隔三五年就要迁都一次。这样的诸侯国,是苟全性命于乱世,哪里有能力救援卫国?许穆公在前656年,即许穆夫人写《载驰》三年后,参加齐桓公征讨蔡国、责楚王包茅不贡的联盟行动时死去,以侯爵之礼安葬,许穆夫人也从历史中消失。

许穆夫人是公认的中国第一位女诗人,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女诗人。愤怒出诗人,男女皆相同。三位美丽端庄、文采斐然的绝世美女,是春秋时代的美丽星辰。她们的事迹与诗篇,应该得到后人的敬仰,这是中华女性的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