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药妆和药妆店的定位,主流思路是将其归属于化妆品和化妆品店,虽然也在强调其药味,但与化妆品和化妆品店的整体定位来说,属于一种点缀和特色。这种观点,从商品属性角度、甚至国家政府部门管理定位来说非常正确,但站在满足顾客需求的角度,则有很大推敲空间。
轰轰烈烈的药妆革命,不过两三年光景,在药店已经有点渐式或微,几成“鸡肋”。是药妆不适应中国市场?敏感皮肤人群和充斥眼球的问题皮肤人群,已经用事实在否定这个说法,那么,药妆为什么会在中国举步维艰呢?静观近年来各大药妆店,主要有三大失误:定位失误、营销思路失误、陈列思路失误。其核心还是定位错误。
百度一下,看看关于药妆和药妆店的专业解释。什么叫药妆?专业说法:医学护肤品,是指从医学的角度来解决皮肤美容问题,由医生配伍应用的化妆品。简单说,主要有两类:第一,能够满足皮肤敏感人群日常皮肤护理、扮靓需求的产品;第二、针对皮肤有斑点、伤痕等缺陷人群的需要,可以深入皮肤深层,调整黑色素生成,甚至刺激真皮组织的增生,达到美容、去斑、养颜效果的产品。而药妆店就是出售药妆商品,并提供相关使用指导的场所。
从专业解释中,我们会发现,药妆的核心是医学。虽然在药妆店销售的很多商品属于化妆品的范畴,但是在如何使用这些商品时所遵循的原则是按照医药的理念来进行的,如同中药,虽然很多中药材就是日常生活食材或者佐料,组合在一起就可以解决健康问题。因此,药妆店,根是药,表是妆。
因为对药妆店的定位错误,营销思路、陈列思路等基本摒弃药店思路,照搬化妆品店的做法,药妆成为一个噱头,真正对药妆有需求的顾客,在药妆店不能得到专业的医学指导,无法成为稳定顾客群;需求普通化妆品的消费者,出于对“药”字的天然抗拒,不会走进药妆店接受服务,在这种大背景下,药妆店的逐渐走弱,成为一件天生注定的结局。
要发展药妆店,还得围绕市场需求,在“药”上作文章。此“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药品,而是指在为顾客提供解决肌肤问题的诊治方案时,将各类商品,包括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食品等作为组成部分,重点做好人员培训、组合排列和知识普及三篇文章。
第一、人员培训——打造皮肤改造调养专家。药妆店,实质销售标的物是皮肤问题的治疗、改善和保养方案,而并非具体某种药或者化妆品,药妆店要在市场中寻找到发展空间,必须通过培训提升销售标的物的品质,将每一名员工都变成问题皮肤的改造调养专家。具体来说,需要学习常见皮肤病的病因、用药知识;皮肤肤质的鉴别知识和调养知识;改善皮肤斑点、皱纹及黯沉、毛孔粗大、油脂分泌问题等的成因、常用中药方剂或食药两用饮片的功效、最佳食用方法等。
第二、组合排列——打造皮肤用药、滋补和化妆品带状岛。在药妆概念没有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广为人知和普遍接受的概念时,药店现有皮肤用药、补益用药的关联销售,是市场拓展的主要方式,尽量与药店合二为一,以带状岛的形式,将三者就近陈列,就近推荐介绍。受地方政策限制,必须单独开店的,也要在考核上进行交叉鼓励考核或者干脆人员一体化管理。
第三、知识普及——培育药妆消费市场。知识普及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电视宣传、DM单宣传、店内广播宣传、店内知识墙宣传、小区知识橱窗宣传、店内吊牌宣传、随赠知识手册等。通过这些方式,将人员培训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浅显化、形象化,反复进行宣传普及,既可塑造门店在药妆上的专业形象,又可稳步培育出忠实顾客,为药妆店奠定良好的消费市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