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 带来的投资机会

随着工业4.0的深入发展,新的产业链将不断被催生,自动化、生产技术、汽车、机械工程、能源、运输以及远程医疗等众多工业部门和应用领域将登上时代的舞台。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会让新的投资机会如雨后春笋一样欣欣向荣。与此同时,一个行业的成长周期会越来越短,机会往往稍纵即逝。从工业3.0到工业4.0,一个工业时代的变革会带来无数的投资机会。

硬件的更新换代,软件的不断升级,可穿戴的智能化控制设备,大数据时代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以及将工厂、机器、生产资料和人通过网络技术高度联结的一体化方案,都将是未来最热门的投资方向。

当然,谁拥有核心技术,谁就会拥有话语权。在整个工业4.0的价值链中,软件提供商无疑将分得最大的一块蛋糕。工业4.0的重点是不断创造更多样化的智能产品、程序和过程,那么,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应用也会成为利润的最大分享者之一。

在我国,工业4.0方兴未艾,政府需要一个逐步地,可稳定进行的工业升级来实现经济软着陆。在以往的财经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环境与资源的双重压力下,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一些产能过剩行业的升级已经显得尤为迫切。

那么可以预见的是,与此相关的国家战略以及地方政府所组织的并购重组、产业升级、自动化装备采购当中,都会蕴含无限商机。

相对于德国百年底蕴的制造业来说,中国的工业4.0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10月,在李克强总理访德期间,工业4.0倍提上了议事日程,两国所签订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正式吹响了中国制造业向工业4.0进军的号角。

敏锐的人已经可以嗅到这其中更多的投资机会,信息物理网络CPS概念的进一步外延带来了更多行业发展契机。有限的资源将使装备的智能化已成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庞大的人口基数使中国互联网、物联网、商务软件、大数据等技术具有充满潜力的未来。

一方面,高端装备的国产化与自动化是政府所看重的,而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依旧与老牌工业强国存在着差距,因此对国际技术的依赖度较高,工业自动化率水平普遍偏低。如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智能化生产,仍然需要一次高端装备的国产化与自动化革命;另一方面,出于国家安全以及政治因素考虑,我国在物联网方面已经提前开始布局,第一个物联网五年规划在2012年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那天由工信部颁布。从智能安防到随处可见的二维码,从智能电网到“智慧城市”落地,物联网正在中国扎下根系。

对于中国的软件服务商来说,未来的前景几乎是值得期待的。由于用户群体的庞大,如汉得信息、用友软件等ERP软件几乎不用费力就能拥有庞大数据流量和互联网基因的先天优势,在数据资源上的优势将会是这些企业走向产业链上游的王牌。

伴随“十三五”规划大年的到来,下一步可能推出的《装备制造2025计划》则为单机智能化设备的制造商们提供了广阔前景。根据工业4.0的计划,涉及到CPS智能网络、集成控制、智能化终端、大数据处理、产品创新设计这五个核心环节的人才将成为真正的未来之光。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射频识别、物联网、传感器、机器视觉、智能机床、云计算、3D打印、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等在内的行业均是明日之星,值得期待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