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干家直播间】总编替你问专家
时间:4月26日早10:00
专家:王焕东,国内实战型流程管理专家,东南大学管理学硕士。具有多家千亿级企业经历,从事数字化转型与变革、流程体系搭建、流程建设及运行监控、流程优化、流程团队及文化等相关工作。著有《流程经理10年案例笔记》《流程的快与慢》。
主持人:张本心,识干家(博瑞森图书)创始人&总编辑,22年管理图书策划出版经验。
访谈主题:大厂流程专家谈流程到底怎么干
一、流程管理的定位
在探讨流程管理具体如何开展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流程管理在企业中的定位。定位理论源自美国的特劳特,他的《定位》这本书对我影响很深,这个理论在流程管理领域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流程管理人员,我们必须清楚流程管理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它能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和对管理者的帮助。否则,在企业变革或裁员时,流程管理岗位很容易被忽视,因为如果无法展现出价值,就难以得到认可。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详细讲讲流程管理的定位。
(一)承接战略需求
传统上,流程管理是沿着公司战略层层分解的。从公司战略出发,通过流程架构承接,一直到 L4 - L6 的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企业最佳业务实践和管控要求,沉淀为流程的规则、表单、模板、checklist 等。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流程人员觉得自己为企业沉淀了知识和业务,但业务部门却不一定认可。因为业务部门本身工作就忙,他们会认为流程管理增加了额外工作量,比如搞流程架构建设、监控等,所以这是流程管理在承接战略需求时面临的难点。
(二)参与变革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变革是必然的,不变则亡,变可能有生机。企业一旦决定变革,就会像华为 1998 年开始的 IPD 变革一样,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比如科特的变革八步法。在变革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融合流程与变革。
我们在学习华为的变革模式,像 “七横六纵”,涵盖立项、概念发展、详细发展、设计、试点验证、推行运营等阶段,横向涉及变革、价值、业务架构、数据架构等多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流程的规划、建设、监控、优化等阶段,与变革的各个阶段进行映射。
比如在变革立项阶段,流程人员要进行现状诊断和对标;概念方案阶段,进入业务方案或优化方案阶段;详细方案阶段,开始搭建流程优化工作;设计阶段,流程工作相对弱化,主要配合 IT 将流程落地到系统;试点阶段和推行运营阶段,流程人员也要积极参与相应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企业构建了一套流程管理体系,不仅流程内部前后端相互结合,还与变革阶段实现了端到端的拉通和融合。
(三)推动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但本质上它是变革的一种形式。从数字化转型的流程来看,首先要进行愿景规划,就像战略中的 “五看三定”,通过客户对标、现状调研等形成数字化转型愿景,然后按照 4A 架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进行规划,形成项目或关键举措,最终进入变革实施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流程管理起着关键作用。开展数字化转型,第一步就要做好流程工作。因为流程是业务的抽象化在线,只有把业务的来龙去脉诊断清楚,后续的 IT、AI 等工具方法才能有效应用。否则就会陷入 “垃圾进垃圾出” 的困境,所以业务流程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华为在变革过程中提出了 “变革铁三角” 理论,这也是 “七横六纵” 的核心。变革铁三角包括组织、流程、IT 三个方面。在变革中,组织会进行调整,涉及岗位、职责、人员变动;流程要承接变革、数字化转型和战略要求,改变管理和业务模式;组织和流程的要求最终要通过 IT 或 AI 工具落地到系统中,便于执行。这三者相互配合,形成了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综上所述,流程管理的定位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承接战略需求、参与变革、推动数字化转型。明确了定位,我们在开展流程管理工作时,就要围绕流程管理的基本逻辑,不断完善流程的规划、架构、搭建、设计、运营、优化等环节,保障流程机制的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