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 研发改进的必由之路

对一个企业正在运作的研发体系进行调整,尤其是那些层次深、幅度大的调整,具有极大的风险。如果解决方案质量欠佳,除了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甚至会造成企业难以承担的后果。高质量的改进方案并非灵光乍现,这需要一个系统化的思考与实践过程。如图1-7所示。

图1-7研发体系的步骤

第一个阶段是诊断研发体系。在这个阶段,首先需要确定改进工作的目标,并且确保目标是明确的、聚焦的、可达到的。含糊其辞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将导致整个改进工作陷入误区。然后,需要对企业现状进行调研,了解研发体系的运作状态和重点业务问题,这项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了解决方案的质量。在本阶段,重要的交付成果就是《研发体系调研报告》。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解决方案。在这个阶段,需要依据重点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就像解题一样,这个思路应该密切围绕问题展开,具有严谨的逻辑,而不是泛泛地理念和通用标准。然后,需要将解决方案的总体思路,细化为操作层面的、可以直接为研发组织所执行的流程制度。细化解决方案的工作量很大,考验了改进者对业务细节的理解。在本阶段,重要的交付成果就是《研发体系解决方案(初稿)》及相关的流程制度。

第三个阶段是完善解决方案。新出炉的解决方案需要严格的验证和推敲,以保证在逻辑层次上趋于成熟,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推行风险。这个阶段的工作貌似简单,实际上是在不断与自己的惯性思维和自尊心做斗争,并非轻松惬意。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工作有可能在不断循环,直至确定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在本阶段,重要的交付成果就是完善后的《研发体系解决方案》。

第四个阶段是推行解决方案。只有推行解决方案才能获得效果,推行过程仿佛是“丑媳妇见公婆”,将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和问题,改进者需要不断做出引导和调整,以保障大船在风浪中不断前行,最终到达彼岸。为了降低风险,一般将推行工作分为试点运行和全面推行两个阶段。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本阶段的交付成果除了包括修订后的研发体系管理机制,更重要的是管理机制的持续运行,并获得预期收益。

枯燥的描述之后,让我们通过案例回顾一下体系改进的完整过程。下面的案例并非关于研发体系,话题略显沉重,但整个过程和思路是相通的,将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案例的主角是大名鼎鼎的张居正,他在明王朝风雨飘摇、摇摇欲坠的关键时刻,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实施改革,结果起衰振隳、力挽狂澜,延长了王朝的国祚。

张居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当时的明王朝内忧外患,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张居正的改革措施也相应地涉及多个领域,这里重点关注他在财政领域的应对措施。如图1-8所示。

图1-8 张居正的财政改革

在国家财政领域,皇亲国戚的俸禄、不断攀升的军费开支,使得政府的财政不堪重负;官员贪污极其严重,土地兼并加剧,百姓负担沉重。

在诸多矛盾中,张居正显然需要关注最重要和急迫的问题。对于明王朝而言,燃眉之急就是政府财政的枯竭。税源越来越少是导致财政枯竭的罪魁祸首,而土地兼并和隐瞒是导致税源减少的主要因素。在嘉靖年间,官方公布的田土数量仅有明朝开国时期(洪武年间)的一半左右,可见隐瞒程度之严重。张居正洞察到了这一点,“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因此将其作为财政改革的切入点。

张居正针对性的措施就是著名的“一条鞭法”,最主要的就是颁布统一规定,全国税收由实物税变为货币税:最大幅度地简化税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单凭“一条鞭法”是无法落实下去的。配套的措施主要包括清丈土地和考成法:一方面张居正通过清丈土地,使田赋收入大为增加;另一方面实施考成法。类似于现在的工作绩效承诺和目标责任制,“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

在张居正的强力推行下,“一条鞭法”的实施从南直隶和浙江省开始,逐步推广到全国。“一条鞭法”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短短几年时间,它改变了当时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国库存银400万两,一举扭转了国库吃紧的窘境。

遗憾的是,张居正去世之后,在皇帝和大臣们的反对声中,“一条鞭法”和张居正力推的其他改革制度一道被荒废,原本充盈的国库也因为没有新的税收来源而枯竭。最终,张居正的努力并没有使明朝摆脱灭亡的命运。

审视张居正的改革历程,与前面描述的改进过程如出一辙,对关键问题的深入理解,提出富有针对性、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并强力推进,是改革成功的要点。

张居正的改革措施最终没有延续下去,究其原因:一方面张居正有些操之过急,改革措施的细节并没有体现不同地域的发展差异;另一方面他没有培养起合适的接班人,也未能处理好与万历皇帝、利益集团的关系,结果人亡政息。这对我们的工作具有深刻的借鉴价值:管理变革中,“人”始终是最活跃,也最具风险的因素,我们必须妥善平衡好重要干系人的诉求。


本章要点

1.​ 研发体系和研发管理体系并不相同,前者包括后者。

2.​ 不能将研发体系从企业整体中隔离出来评价其优劣。

3.​ 研发体系中包括产品、团队技能、管理体系和技术积累四个要素。

4.​ 产品是研发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它决定了其他要素,准确识别产品特点是研发改进的出发点。

5.​ 团队技能不仅和团队人员数量有关,更重要的是团队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所发挥出来”并不等同于“实际拥有的”。

6.​ 产品成功得益于长期不懈的技术积累,而这种隐藏在冰山下面的艰辛努力却很少被人关注。

7.​ 技术积累具有时效性,需要以前瞻性的市场判断为基础。

8.​ 有效地实现平台化研发模式,将会令研发效率大为提升,然而产品平台的构建与运用并非易事。

9.​ 研发管理体系包括流程、组织和绩效三大要素,三者需要相互匹配。

10.​ 研发体系中四个要素相互影响和制约,不断形成一个动态平衡,但是却无法彼此替代。

11.​ 超级工程、乐高和探险是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研发体系,一个企业的研发体系中通常会包括这三种类型。

12.​ 标准的IPD体系适用于打造以超级工程类产品为主的企业研发体系;根据企业需要对IPD体系进行定制,可以提高其适用性。

13.​ 卓有成效的研发体系具备获得市场成功、关键能力凸显优势、研发活动具有效率和质量、促进技术积累四个特征。

14.​ 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各种流行的研发管理体系,盲从和迷信都是不可取的。

15.​ 并不存在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研发管理最佳实践,存在的是符合企业特征的、适宜的管理实践。

16.​ 管理体系的成熟度与研发体系的效率没有必然联系。

17.​ 优秀和蹩脚的改进者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广泛的专业经验、包容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思考。

18.​ 研发体系改进是解决特定企业在特定的阶段,所面临的特定问题,因此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高质量的改进方案需要系统化的思考与实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