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营销战略模式下考量一个产品的失败总是关注内部因素:产品质量、定价、渠道、推广、市场投入不足、执行力不强等,但是今天市场里失败的大量产品,是由于产业营销战略的错位。
2010年,超级航母中粮集团推出其“全产业链”战略实施后的重要布局——中粮创新食品公司的核心品牌“悦活”纯果汁及系列产品。
悦活品牌及产品设计精美,传播推广(与开心网合作)新潮且赚足眼球,但是实际销量却仅与花去的广告费持平,可谓叫好不叫座。
母体资源雄厚,推出宁馨儿般养眼的产品,广告费投入过1亿元,为何如此结局?
根本点是产品营销模式造成的“营销近视症”,没有洞察中国饮料产业市场的本质与“关键按钮”。
悦活基本战略是错位的:在悦活的目标市场(一线城市)、目标终端(主渠道)里,高端纯果(蔬)汁市场已经形成汇源常温纯果汁,光明、味全、可果美等冷链纯果(蔬)汁两大消费阵营。悦活以常温产品形态,却定价到冷链产品的档次,很难转化果汁重度消费群的认知与习惯。
广告攻势也是错位的:开心网获得的消费者,更多是消费水溶C100、营养快线等产品,大多数不是悦活价格带的消费群,最多算作是培养未来消费者。
品牌—产品策略也错位:悦活采取“品牌统领产品群”的品牌—产品组合模式,不符合中国食品产业“消费产品而不是消费品牌”的行业本质,造成悦活果汁品牌高知名度、产品低购买度的尴尬处境。如果不是中粮做后盾,恐怕已经步入K可商务饮料、蓝田莲藕汁等同类战略错位型产品的后尘了。
以为“好产品”就一定有市场,这只是短缺时代的现实。在产业竞争的时代,不了解产业结构,不审视产品的购买按钮是否符合产业关键要素,产品的设计、广告制作是否精美,市场投入大小,都不是决定产品成功的因素。
就是说,不符合产业营销战略的新产品推广,有钱没钱都一样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