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产品的视界:内功不足外力补
理论上,产品即使没有创新或者就是同质化,但是选择了正确的销售模式,将会比有创新或有差异化而选择了错误销售模式的产品更有生命力。
立顿茶在创立的时候,并不是卖小包装产品,而是一个平价的红茶连锁店;雀巢在速溶咖啡里的垄断,被星巴克的店铺即饮模式打破。
大部分产品实际走不了品牌化的道路:投放大量广告、组建庞大的渠道销售团队、展开声势浩大的上市活动。这些是品牌化产品采用的营销组合远远不是营销组合的全部。
这里的营销组合,不是指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的4P组合,而是指以下情形:当产品顾客利益点不足、比较优势不够强、品牌元素也做不到优秀的时候,你必须为这个没有特别优势的产品找到可以操作的营销方式。
市场上大量非品牌化类型的产品及服务:农产品、餐馆、理发店、洗脚房、浴室、美容院、饼干、面包、饮料、筷子、扑克牌、服装、饰品等等,这些产品及服务需要的不仅是如何推销,本质上也是产品智造的课题:如何事前考虑营销组合与产品设计(规划)的关系?
这类产品需要企业在设计阶段,就预先确定营销组合模式,即从营销组合的源头(产品与市场的对接点)而不是结果(即上述传播推广行动),找到可以推动产品销售的营销组合方式。
这是将普通产品卖出不普通销量、甚至成就超级企业的产品智造思维。
为什么美国出现的百事可乐、非常可乐没有成为第三个可口可乐?
为什么产品无创新的徐福记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食品品牌、来伊份成为华东地区消费者光顾次数最多的休闲食品品牌?
为什么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不是宝洁或联合利华,而是安利?
为什么凡客诚品用3年就实现服饰企业15年才达到的销售规模?
答案不在产品的差异性,而在营销组合的设计,这种营销组合实际上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产品的销售模式。
销售模式是营销组合的前提与核心,围绕销售模式构建的营销组合,建立起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
上述成功企业代表着营销组合的三种商业模式:以产品征服顾客的商业模式、以渠道整合产品的商业模式、无店铺销售商业模式。
产品策划者要深入理解三种销售模式与产品属性与形态之间的关系,即对哪些产品、哪些企业,用何种商业模式。
产品品牌化路径:重要但不是唯一
产品品牌化,是以产品征服顾客的商业模式,有两个方向:一是大众化路线,二是价值化路线。
大众化路线即研发“最大公约数”型产品,让最多的目标顾客都可以消费,甚至不去作顾客细分,以大众化、社会化营销为手段。
此种模式的代表是酒类(中低端白酒/葡萄酒、啤酒)、饮料(如可口可乐、娃哈哈)、食品(如德芙、玛氏),以目标顾客“胃纳量”(人均食用数量)为市场目标而构建的企业营销战略体系。蒙牛、王老吉都是是这种最大公约数产品成功营销的典范。
价值化路线即走时尚品及奢侈品路线,按照产品目标顾客的心理预期即价值感而不是产品制造成本进行产品定价。营销推广的核心是建立产品(及品牌)的区隔(差异)与价值感(定价),即溢价能力。
2011年7月报曝光的达芬奇家具伪造产地事件,该企业的战略是价值化路线。不是达芬奇的企图心和战略不对,而是在执行中采取了不可宽恕的欺骗做法。
与达芬奇家具的伪洋品牌路线不同,中国的时尚及奢侈品产业正在掀起以回归(或挖掘张扬)中国元素为核心的价值创新之路。
上海家化启动“双妹”品牌,打造“老上海、中国味”高端时尚品,产品以化妆品、服装配饰为主;爱马仕与设计师蒋琼耳共同创立的新品牌——上下,以传承中国手工业产品为梦想,产品线包括家具、家具用品、服装、首饰以及与茶有关的物品。
图1-7 双妹、上下的品牌图示
产品品牌化路径是用产品建立渠道。
产品品牌强势,才能有渠道强势,如阳澄湖大闸蟹,建立起专卖店、机场零售终端、超市专柜、网上订购的立体销售渠道,产品价格比普通大闸蟹高出三倍以上,还供不应求。产品知名度高、品牌弱势的产品,如千岛湖有机鱼、盱眙龙虾,既无法区隔“过水鱼/虾” 的鱼目混珠,也无法掌控餐饮店的偷梁换柱。
品牌化导向的产品设计包含以下四个步骤:
(1)产品品相提升:对产品包装的提升,将“土”产品变成“靓”产品。
(2)提炼产品概念:如产地独特性、工艺独特性、历史传说、名人效应等。
(3)品牌传播创意:平面表现、POSM(售点展示物料)、TVC(广告片)、零食店铺形象设计等。
(4)招商上市:自营或招商,进入市场,推进产品动销。
渠道品牌化路径:无差异产品的硬支撑力
渠道品牌化路径有两种形态,一是以渠道整合产品的商业模式,或渠道对抗品牌模式,二是渠道整合品类的商业模式。这些品牌看似产品制造企业,但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对渠道的掌控能力。
饮料行业里的娃哈哈是较早掌握了渠道整合产品商业模式先机的企业。娃哈哈的产品大多数不是独创,其核心能力在于对中国饮料市场及渠道的运作能力。
娃哈哈已经形成快速跟进新消费热点、快速淘汰或扶植的新品营销套路:从茶饮料开始,到营养快线、HelloC、苏打水等,新热点饮料有增长潜力,就加大投入,如营养快线;如不能持续增长,就逐步放弃或转型,如HelloC、啤儿茶爽等。
娃哈哈逐步确立的是根据渠道反向推动产品线优化的模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渠道的销售能力。反之,如加多宝(王老吉)推出昆仑山矿泉水,与王老吉产品已经形成的渠道能力并不匹配,产品动销明显缓慢。
渠道不仅可以整合产品,还可以整合品类,这对于众多无差异或难以品牌化的产品的销售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市场的来伊份休闲食品、好想你枣业、沙县小吃、真功夫等,国际市场的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哈根达斯等,都是以渠道品牌带动甚至占有品类、建立品牌的成功案例。
好想你枣业走出了一条依靠单一品类的系列化产品进行渠道品牌运作的案例。“好想你”连锁专卖店,走出郑州,依托河南人,走向了全国。
沙县小吃将整个沙县人变成了遍布全国的餐饮零售店经营者。沙县小吃协会以输出品牌与原料等提供服务与管理,创造了中国区域特色产品走向全国的成功案例。
渠道整合品类商业模式,是众多品类产品的重要销售模式,如农产品、饰品、餐饮、服务(美容美发)等。渠道整合品类商业模式,创造了不同于产品品牌化的商业模式,是无差异或难以品牌化产品的有效销售模式。
渠道整合产品或品类商业模式的产品设计包含以下五个营销组合:
(1)商业模式:将线下连锁超市、网购、团购、邮购多种零售渠道整合,从卖产品转变为卖渠道品牌的商业模式。
(2)品相设计:“产品零食店”形象设计,强化统一的渠道品牌识别与差异化,如外包装的统一化等。
(3)连锁终端:深入社区开店,精细化单店运营模式,以顾客为导向建立单店CRM(客户管理系统)。
(4)品类优化:建立品类供应链体系,对产品群进行深入挖掘,以消费者为导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品类整合与新品上市。
(5)管理系统:支持品类增加、快速开店、门店运营,制定详细的管理精细化操作标准,提高执行效能的内部培训系统(标准宣贯、思想统一、操作规范)。
资源平台化路径:隐秘而强悍的销售模式
无店铺是指以人员、电视、电话、网络等非地理性销售场所形式实现的销售,电视购物、邮购、电话销售、网购、直销,这些销售模式的核心是将社会资源如电视、互联网、人际关系等平台化。
这些非常规化的销售模式,实际上大量存在于消费形态之中。
中国电视购物几乎是卫视、二三线电视台的主要盈利来源,是利用垄断型媒体资源销售产品的模式。经过二十年的大浪淘沙,已经形成巨头企业,如橡果国际、七星、中视购物、东方CJ等。邮购(升级到网购)模式的麦考林,电话销售(呼叫中心)成为金融、保险、培训等产品/服务的主要销售模式,如保险中介机构、聚成培训等。
2010年是中国B2C电子商务暴发年:麦考林、当当纳斯达克上市,京东、凡客诚品、1号店、梦芭莎、酒仙网等一大批综合或垂直B2C网站,成为各大门户网站的广告大户。
凡客诚品从男士衬衫起步,以“快时尚”风格的平民百货品牌策略,2010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2011年计划目标是40亿~60亿元。上线一款新品,第一天就可以卖出5万~8万个SKU,这是传统产品及渠道模式无法企及的“快商业模式”,是互联网品牌的魅力所在。
正在洗牌的团购模式,短短三年,团购网站已经有四千六百余家,百团大战变成千团大战。
值得关注的还有直销模式,这种模式变种出“老鼠会”、非法传销等异类,但是其销售模式的核心原理——将消费者变为经销商、消费者复制消费者的人际网络拓展销售模式,并没有违背商业伦理。
以安利、天狮、雅芳、玫琳凯、宝健等合法直销企业来看,对于具备品质与特色、打造产品品牌成本过高的产品或品类来说,人员直销是一种有效甚至更强悍的销售模式。
直销模式的本质是口碑营销。区别合法与非法直销即传销的要素就是该企业产品的消费者满意度如何,奖励制度等并不是区分合法与非法的标准。不以顾客消费的产品为核心的直销,肯定会采取售卖价格虚高的虚假产品,用高额入会奖励(拉人头)、欺骗蒙蔽直销人员(集中居住、限制人身自由、洗脑)等非法方式,其商业利益是建立在“见不得光”的虚假产品的基础上。
安利等靠产品的持续消费支撑的直销,强调产品使用者的扩大及重复使用,这与快速消费品的本质是一致的,是阳光下的利益。
综上所述,智造产品,不能只有产品品牌化一种销售模式思维,而要建立广阔的战略销售视野;必须在产品规划阶段,就研究清楚自己的产品究竟适合采用哪种类型的销售模式。
本章的核心思想:销售模式必须先于产品做考量,这是智造产品的高级形态,而不是先做出产品,再想如何推销、推广、传播。
营销组合模式的设计,不是产品制造出来以后的推销组合设计,是在智造产品之先或同步考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