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儒家先贤们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又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
就个人而言,“诚”是立身之本。所谓的“诚”字,若望字生义的话,我认为是一个人的“说话”与“做事”的有机统一,是个人言由心生、真实行为的体现。我在生活与工作中看待一个人时,是特别看重这个人是不是“实诚”与“真诚”的。宋代理学大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时无计可施且沟通艰难的难题。在这些难题最后解决之后复盘中,“心诚则灵”是我最深的感受。在面对困难时,所谓的心机、计谋等“智慧”,都很容易成为被人识破的“小聪明”,对方认为你缺乏诚意而弄巧成拙,进而加深双方的误解与分歧。相反,当很多事情直截了当、开诚布公地说清清楚,往往是最简单但也最有效果的方式,成为建立双方信任关系的基础。
有诚方有信,有信方有根。诚者所以自成,在于以诚立信。在客户服务中,“信”是合作的前提,是关系的纽带,是成功的保障。
做好客户的“三信”,就是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品牌化服务客户之历程。其中,“信任”是合作的前提,服务过程中建立“信心”是关键,客户持续的认同与满意而形成牢固的信赖纽带是结果,同时也是持续的服务与合作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