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现真身的就是沃爷。他是来参加绿城工厂收购庆典里面卡特彼勒方面级别最高的一位,年龄看起来比道格还要大几岁。
可能是因为道格保养得好,看起来不怎么像老头,但确实是一个老头。而沃爷看起来就是一个老头,但是一位很有意思的洋老头。
超龄的企业和超龄的管理层都是非常危险的两个元素。显然,卡兄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实现“自我颠覆”上都是不遗余力。道格闹出脱了鞋子演讲这样的事情出来,就是想向宿命做彻底的抗争。
DAY ONE庆典前夕,在众多要演讲的大佬里面,只有这位沃爷带着翻译来到了庆典现场进行彩排。工作人员那时还在现场忙碌,他拿着稿子在上面试音。现场有人不明就以,催洋老头下来,幸好被活动现场负责人及时制止,才避免了更大的尴尬。
沃爷在1973年就进到了卡特彼勒,不用说,也是把大半生给了卡兄。
担任过质量、制造、产品支持和物流领域等多个职位。
1987年,卡特彼勒成立了一家物流公司(Caterpillar Logistics Inc),沃爷成为其中的一员。
就是在这里,沃爷的才华得到了充分施展,个人职级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1990年,成为这家公司的副总裁。完成这样的蜕变,沃爷用了十七年时间。
1994年,他又升任总裁。
到2004年,沃爷进到了卡特彼勒的领导班子,被任命为集团总裁至绿城工厂被收购时依旧是负责卡特彼勒在全球的采矿业务。
卡兄收购绿城工厂,他应该是最重要的决策者之一。
在活动现场,沃爷是这么说的——
“今天和大家欢聚一堂,真是太好了。我叫史蒂夫沃宁,是卡特彼勒集团总裁,负责资源产业。”
(主持人串词时已经介绍过了,洋老爷开场白又介绍了下自己)
“刚才通过道格的视频大家看到了,提到了很荣幸和大家一起举行庆典。欢迎绿城工厂加入卡特彼勒大家庭,感谢尊贵的政府领导,感谢对我们一贯不懈的支持。我们也将会为中国市场的繁荣不断做出贡献。”
(讲话前先提领导,好同志。接下来,感谢CCTV,感谢MV……洋老爷把所有人都感谢了一遍,有礼貌)
“30多年以前,卡特彼勒公司成为最早向中国出售产品的公司,当时把38台铺管机出口到了中国。
从那时以来,我们始终是中国开放贸易的坚定支持者,而且还不断对中国进行长期的投资。
这一次,这个项目是单项投资中卡特在中国数目最大的一笔,欢迎四千多位绿城工厂员工正式加入卡特彼勒全球矿业的团队。”
(“从那时以来,我们始终是中国开放贸易的坚定支持者”,而实际是“从那时起,我们一直从中国赚了很多很多钱。”一直以来,他们的友好来自于对利益的渴望)
“我们觉得,在不断增长的矿产机械行业里面,绿城工厂是一家卓越的公司。
绿城工厂生产卓越的产品。然而,你们最宝贵的资产、我们最珍视的是各位员工。你们在生产优质的产品过程中表现出的忠诚度、专业知识和奉献精神非常卓越。”
(洋老爷在夸人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他能这样说来自于卡特彼勒无所不在的认可文化。可在经营受挫时,在裁人的时候也是毫不留情的)
“加入卡特彼勒大家庭,对公司意义远不止于此。
我在这里,还非常自豪地说,卡特彼勒对我们技术的创新和安全,做出了强有力的承诺。通过绿城工厂更好地使用我们以客户为中心的各种经验,来帮助矿业产品的客户们的工作场所更加安全,卡特在质量和安全方面订立了全球的标杆。
绿城工厂已有的业务对我们的采矿产品线是一个有效的补充,所以,才在这里和大家欢聚一堂,庆祝这个伟大日子的到来。”
(洋老爷在夸自己的时候也是不遗余力的。不过,卡兄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的确非常牛掰。
其实这句话里,沃爷在无意中还透露出一个巨大的秘密。
那就是对绿城工厂的定位。之前夸得天花乱坠、花枝乱颤。但是,你娶的是妻还是妾,是大房,还是二房、三房、四房、五房、六房……其实,一句话就全明白了。你看,沃爷是这么说的是“对采矿产品线的一个有效补充”。
言外之意是,人下的是一盘棋,而你只是其中的一枚棋子。
早明白这一点,我们也不会有那么多无端的想象了)
“采矿业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产业,而中国是一个充满勃勃生机、非常重要的市场。
我们很难想象别的一个什么行业能像现在这样充满这么多的机会,全球对于像煤炭、铁矿等大宗商品需求非常巨大,这样,整个矿山设备的需求同样水涨船高。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实现产业长远的增长。”
(“现在”已经成为“以前”。高速成长成了再也看不到的云烟。
当我在泥坑里苦苦挣扎时,也会抬头望望天。天,还是那么蓝,可是海,却已经泛滥。
卡兄收购绿城工厂是基于之前煤机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经验,也是基于未来依旧会稳健发展的判断)
“在这里,我还重复一下,道格讲的一句话,卡特彼勒把中国当作我们的一个家园,我们和供应商一起。我们有18家工厂,员工总数超过两万人,另外还有9家在建造之中。我们的目标是用卡特彼勒高质量的产品和世界级的代理商网络和服务,为全球客户提供卓越的服务。”
(宏大的布局,宏大的目标,是只有跨国企业才能奏响的强音)
“我们发展的业务完全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出发的。所以呢,今天这个庆典才如此意义深长。”
(可是,不久后发生的事实表明,“客户”给了你一个错误的信息,而你,也将会错误的判断付出很大的代价。不过,这也是考量你是否具有洪荒之力的时候)
“我们期待着卡特彼勒的声誉、非常好的客户关系,帮助绿城工厂扩展其液压支架技术,为中国矿业客户提供更多的专业服务。
另外,我们也会帮助绿城工厂面向国外销售产品。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因为只有客户获胜我们才能成功。
(卡兄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也是值得赞许的,这样,无论企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都不容易跑偏……)
以稳重、严谨而著称的沃爷在绿城工厂被收购两年后光荣退休,接替他的是卡兄从通用公司挖过来的美女高管迪尼斯。
之前,迪尼斯在通用公司工作了二十余年,是卡特彼勒历史上第一位女高管。卡兄这么做也算是一种自我颠覆。在那时,它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新鲜的血液。
而我们那沃爷在退休时,并没有看到绿城工厂的复兴,也没有看到绿城工厂的覆灭。当时全球资源产业都不甚明朗,功未成,但身已退,他交给迪尼斯的是一副沉重的担子。
对沃爷而言,这应该说是一种遗憾,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未尝不是解脱。
以上,就是卡特彼勒两位大佬的讲话。
对自己,满满的自信;
对绿城工厂,满满的褒奖;
对未来,满满的期待。
说的人,言语铿锵;
听的人,慷慨激昂。
倘若有人说:“这样的结合不会幸福。”那一定会遭到很多人的谴责,就像鲁迅先生某篇文章中的人物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要死的”,然后被人痛打一顿一样。但是他说的确是实话。
卡兄收购绿城工厂,双方幸不幸福或者说成不成功,这需要时间来验证。但在这期间肯定会经历一番磨合和阵痛。即使是这种痛楚也会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当天聆听了两位大佬的讲话,更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悟出些什么。在那一片溢美声中确是能让人听出一二的。
道格大帝说:“绿城工厂加入卡特彼勒团队后将有利于我们为日益增长的中国客户群集中量身定制产品以满足他们的特别需求。”
高高在上的道格大帝是从客户的角度讲。客户需要洗头的,卡特彼勒有。客户需要捏肩的,卡特彼勒有。客户需要洗脚的,卡特彼勒没有。怎么办?那就招来一个人专门来洗脚。你放心,对这样一个大户,除了洗脚,他不会让你干别的。
沃爷说:“绿城工厂已有的业务对我们的采矿产品线是一个有效的补充。所以,才在这里和大家欢聚一堂。”
沃爷的话更直接,他是从产品的角度讲。卡特彼勒已经有一个非常牛掰的产品矩阵,具有很强大的竞争力。但他还是会时时查漏补缺。有了缺陷怎么办?那就找一块补上去。
说得明白些,卡兄对绿城工厂的定位,只是其全球战略的一枚棋子。他甚至不需要你强大,只要乖乖的听话按照他的步子走就行了。
但卡兄技术协助、资金协助、运营协助的承诺、对绿城工厂过分的褒奖还是会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为绿城工厂在卡兄的帮助下,会更加的综合,更加的强大。
其实不是这样子的。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各类收购愈来愈多。
有的是为技术,比如谷歌,常收购一些小型的技术公司,就是为了人家的专利。公司买回来,专利就是我的了,你们这些人爱干吗干吗去。
有的是为市场,比如联想,为了进军国际市场,收购了IBM的PC业务。
有的是为品牌,比如宝洁,它有三百多个品牌,大都是通过收购得来的。所以你看它,不管男的、女的——通吃;老的、少的——通吃;低档的、中档的、高档的——通吃。
当然了,在中国的很多收购行动,有不少是在政府、政策的主导下完成的。
其实绝大多数收购,并不是为了一个单纯的目的。涉及的金额越大,其目的性往往就越复杂。但无论怎样的收购,主导者往往是收购方,而被收购方只能面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命运。
话又说回来,卡兄收购绿城工厂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中国蓬勃发展的井工市场(起码在当时看来是这样的一个形势)上分得一杯羹。作为老大,它无法忍受自己竟然在如此繁荣的市场上毫无作为,更无法忍受被别人捷足先登,而当时的绿城工厂几乎拥有它想要的一切。
对于不差钱的卡兄,六亿美金(还不是一次性付清)就能在中国的井工市场占有一个显著的位置,那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很多行业人士都知道,煤机市场在2012年突然变得异常艰难。这与卡兄的预期显然是很不相符的。
把两位大佬的话放出来,不是为了让他们难堪。错误的预判谁都不想。
而是想让大家知道,狮子也有打盹的时候。但在他清醒后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其水平之高,则是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