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推广人员的工作量如何确定

第二节:推广人员的工作量如何确定

有人说,如果在销售过程中把销售人员管得太死,反而不容易得到好结果,所以放羊式的销售管理在营销“实战界”是比较盛行的,这也是国内营销一直对量化不够重视的思想基础。其实,这里有一个明显的漏洞,所谓“太死”,也是一个无法衡量的词,多少叫“太死”,多少叫“不死”,谁也说不出一个原因来。所以,销售管理到最后,变成了“龙王下雨打喷嚏——看心情。”

 

量化营销人员的每天工作本身确实有难度,但如果没有计划,完成销售目标的难度会更大。在临促人员中进行量化推广,其实是对营销人员量化推广的演练和试验,即先学会在小范围内管好推广人员的工作内容,为在更大范围内推行量化工作计划做些铺垫。

在社区推广中,招聘到合适的人手是第一步,如何把这些人手合理管理起来、充分利用起来却又是一回事。很多招聘的临促人员其实都是在校大学生,这些人在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如果没有接受社会实践,对工作内容理解会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到时他们会觉得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没有用,因为根本就用不上。

用方法和套路来管理临促人员,不仅仅是为达到销售目标而执行的计划,更是为我们培养未来的销售人才,让他们有更严谨的销售态度。

临促人员与销售人员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我们前面介绍过的“三量”工作法也适用于推广人员工作计划的安排。

所谓“三量”,实际就是首先确认每个人的总工作量,其次确认可以利用的时间量,最后确认日均工作量,以跟进推广进度。

与销售确定的方法一样,推广工作量的确认也分为推广型工作量和销售型工作量。

一、推广型工作量法

推广型工作量法,其实就是以动作达成为主要目的的推广方法,侧重于推广动作的标准性、推广内容的完整性、推广过程的可控性。

还是沿用第一节的数据,如果要拜访完7个小区,每个小区600户,要求临促人员敲门率100%,入户数50%,送达“开门见喜”装修红包率30%,登记消费者信息数20%,跟踪到店率5%7天共计划招聘4名临促人员,每天进行日报工作,请确认每天每个临促人员的工作量。

第一步:总工作量是敲门户数4200户、入户数2100户、派送“开门见喜”装修红包1260户、登记消费者信息数840条,最终到店人数210人。

所以人均总工作量分解为:敲门数1050户、入户数525户、派送“开门见喜”装修红包315户、登记消费者信息数210条,最终到店人数53人。

第二步:人均工作时间量为7天。

第三步:则我们要求以日为单位,检查临促人员每人的工作完成情况,每天敲门150户、入户拜访75户、派送“开门见喜”装修红包45户、登记消费者信息30条,最终跟踪到店人数8人。

社区推广人员工作量汇总表如表8-1所示:

 

8-1 社区推广人员日工作检查表(单位:户/人)


二、销售型工作量法

销售型工作量法是指以销量结果为导向的工作任务分配法,以推广成交为目的,分配每一个推广人员具体的销售指标,并通过经验数据分解推广人员每一环节的推广动作,且这些动作一定指向销售结果,通过控制过程来控制结果。

仍以5万元销量为推广目标,到店实际成交率19%,人均客单价1500元,拟计划招聘临促人员4名,在周边小区开展为期7天的推广,请确认临促人员的工作量。

如果以销量为目标,就需要用影响销售结果的指标进行倒推:

第一步:人均销售目标。

人均销售目标=5万元/4=1.25万元

第二步:每人日均销售目标。

每人日均销售目标=1.25万元/7=1786

第三步:日均工作量。

日均工作量(进店人数指标)=日均销售目标/客均单价÷到店实际成交率=1786/1500÷19%=7

如果登记100个消费者参与活动的信息,实际最后只有25%的人会真正到店,则需要临促人员每天必须要登记到7人×100×25%=28

如果派送100个“开门见喜”装修红包,只有67%的人会接受信息登记,则需要临促人员每天必须派送红包数28人÷67%=42

如果入户拜访100户住户,只有60%的人会接受“开门见喜”装修红包,则需要临促人员每天必须入户拜访的住户数为42人÷60%=70

如果敲门拜访100户住户,只有50%的开门率的话,则需要临促人员每天必须敲门的住户数为70人÷50%=140

社区推广人员工作量汇总表如表8-2所示:

 

8-2 社区推广人员日工作检查表(单位:户/人)


以此类推,可以逐步细化每一个推广人员每天的工作量,以此确保销售目标的完成,其中,对于经验数据(敲门率、入户率、派送率、登记率、到店率等)的积累是将推广人员工作量进行细化的前提,因为每行每业的经验数据存在差异,所以需要每个企业有一套相应的系统进行记录和完善。当日目标不能完成时,当天的总结一定要进行调整,甚至还需要准备一套所谓的B方案,以补充销量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