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PPT课件制作的要素和要求

PPT是目前绝大部分培训课程课件的呈现方式。关于PPT的设计思路与制作方法、技巧方面的专业教程可谓“汗牛充栋”。作者并不否认、更不排斥PPT作为一项工具,在职场办公、商业合作上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很多培训师在使用PPT制作课件过程中,过分重视技巧的那种“舍本逐末”的现象,至少持审慎的保留态度。

其实,我们都知道,PPT设计与制作有一些基本的原则。

比如:

逻辑原则:指的是PPT整体的逻辑架构以及每个页面所呈现内容的逻辑架构;

图-表-数-字原则:指的是PPT文字要尽可能精炼、简洁,能够用图表呈现的内容尽量避免用文字;

三色原则:指的是PPT的页面要尽可能简单、大方,即尽量不超过三种色系的颜色;

看得清原则:指的是无论是图片、表格还是文字都要以投影之后,现场学员能够看清楚为原则。主要体现在文字字号(建议标题字号在36~48磅之间,正文字号在20~28磅之间);

一致性原则:指的是PPT文件的全部页面要有一个整体的风格。

行文规范原则:指的是PPT页面中的文字编排,在使用数字序号或者项目符号等区隔标识的时候,需要遵循基本的行文规范。

关键的问题在于,即便有上述如此清楚的基本原则作为指导,还是有很多培训师在设计制作PPT文件时,会走向两个极端:

一种表现是随心所欲、毫无章法。指的是根本无视PPT制作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单个页面还是整体都显得杂乱无章。针对这种情形,作者的建议是学会遵循基本原则,至少确保符合基本规范。

另外一种表现是技巧之上、花里胡哨。指的是掌握了很多PPT制作技巧的培训师,往往过分地使用一些不必要功能,包括切换、动画、配色、音效等。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两种不太合适的两种极端,估计很多培训师没有正确地看待PPT课件对于培训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其实,就培训课程而言,PPT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提示作用。主要有利于培训师把握培训课程的进程和节奏。

二是承接作用。主要是帮助学员梳理并形成完整的学习(指课程内容)框架。

三是调节作用。主要是调动学员的视觉感知,强化学员的视觉印象。

如此而已。作者想强调的是:PPT作为一项工具,只能而且仅仅只能发挥其作为工具本身的价值,任何将工具价值凌驾于工具使用者之上的观念,都值得警惕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