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从事流程管理工作的人来说,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流程培训是常有的现象,需要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层级和类型进行流程课程的开发与认证。
很多人在开发流程课程的时候总是感到很茫然,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明明肚子里有东西却不知如何组织和表达出来,我们可以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流程课件的开发。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不仅可以用在一般的流程课件开发中,同样可以用在其他方案的思考与日常生活中,具有极为普遍的应用与推广价值,是一种发散型思考与记忆的工具。下面就一起来聊聊思维导图在流程培训课件开发中的应用。
普遍存在的现象及问题
(1)课程与培训对象不匹配。不管培训对象是谁,都只拿现有的流程课件进行套用,未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做相应的课件调整与完善,导致受训群体对整体培训效果体验不好。
(2)培训目的不明确。接收到各部门的流程培训需求后,没有及时深入分析培训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稀里糊涂地接收需求并实施了培训,效果不理想。
(3)课程框架较混乱。课程内容该有的都很全,但课程大纲编排缺乏一定的逻辑性,没有按照类似金字塔原理的逻辑进行梳理和呈现,导致受训人员听不明白各章节之间的关联关系,记不住关键知识点。
(4)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论是授课过程中还是培训结束后,未将所授流程内容与自身岗位工作建立联系,导致培训结束没有下文,未产生积极的行为改善。
思维导图在流程基础知识培训课件中的示例导入
思维导图是一种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所要表达内容之间的层次或逻辑关系,充分利用了左右脑之间的优势,来帮助人们进行分析、记忆及思考的一种工具方法。下面就一起来见证思维导图在流程基础知识课程开发实践中的神奇效果吧。
图6-2流程基础知识课件思维导图
从图6-2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流程基础知识课件从四个角度进行了发散思维设计,对培训对象及需求、课程概况、课程框架与内容及结尾的唤起行动等进行了思考,具体如下:
(1)确定培训对象及目的。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即使讲解同样的流程模块,其设计思路也会差异巨大,如对新员工,或流程专业线人员,或公司高层领导的赋能深浅及逻辑关系讲解就会很不一样。同时,还需要调研清楚每次培训的目的,是简单的理念松土还是加强专业线的内在深度,目的不同内容也会千差万别。
(2)课程概述。目的在于对整个课程讲解内容做一个全面的阐述,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案例或名人名言与流程建立关联,或进行工作中的痛点分析与总结,然后引出要讲解的内容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达到一种先抛问题后提供解决方案的策略,类似于科特在《变革之心》中的变革三部曲“目睹—感受—变革”。
(3)课程框架与内容。此部分为整个思维导图的核心,需要重点进行设计,在课程大纲目录的编排上,我们可以尝试采用递进方式,也是最常见的课件设计三部曲“what—why—how”模式。当然设计者也可以根据流程内容采用并列式或金字塔式设计都是可以的。
(4)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尾。通过总结与回顾查看学员在课堂上到底能掌握多少,然后进行现场答疑解决学员未理解的内容,最后鼓励让大家尝试将本次课程讲解的内容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产生行为上的改变,从而达到培训的目的。
对其他企业的启发点/亮点: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流程课件的开发中,使原本毫无头绪、杂乱无章的课程设计变得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感。思维导图有点类似于我们常用的头脑风暴法,不仅可以自己练习使用,也可以与流程团队一起开发想点子,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