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且看教科书式开撕,撕出风格撕出水平

一些在品牌传播上颇有心得的企业,往往也擅长开撕。

百事可乐早年靠着撕可口可乐上位,早已经写入到营销教材,蒙牛早期也是撕伊利起家,国内加多宝和王老吉这几年的混战,都吸引了足够的注意力,当年的3Q大战则让360名声大噪。看个小案例:

几家卖女装的“淘宝神店”,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互撕逼,主角分别是戎美、D家、美女家的大衣柜、茉莉雅集。

他们的方式是在店铺上发布长长的檄文,应该是淘宝史上的一项壮举了吧。

从设计撕到原料来源,从买同行产品预售撕到抄袭文案,从蛇皮袋装绒线再撕到对方人品,最后戎美老板把自己北大毕业证书都晒出来了,撕到这份上,也算是超凡脱俗,骨骼清奇了。

最后的结果居然是皆大欢喜,各家店铺关注度访问量都大幅提高,粉丝数量也大增,戎美的粉丝数量居然从120多万增加到270多万,相对于其它几家店来说,戎美更懂得其中的诀窍。

如果我们不是很排斥“撕逼”这个听上去很粗俗的词汇,而是把它理解为,在传播中对异议的反对、批评、抨击和争论,我们会发现,撕在高明的营销中几乎无处不在。

本篇开头的乔布斯发言绝对是个中翘楚,他属于能撕出情怀的顶尖高手。

而有些则撕的比较隐蔽,比如“无印良品”。

很明显,无印良品是反品牌化的,它倡导的是这样的消费哲学:拿掉商标、用最简朴的包装、尽可能少的颜色,简单到只剩素材和产品功能本身。这无疑是在打脸那些拿品牌做标签、身份象征、挖掘各种内涵的品牌商和认同这种理念的消费者。

“游击营销”创始人,营销兼广告大师莱文森说:“培养一些强敌,即一些在重大问题上与你观点不一样的敌人。你会在一些基本理念上与他展开殊死斗争,但你和你的敌人都会在斗争中获益匪浅。”“ 你的竞争对手扮演的角色就是迫使你变得更好。”

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会撕的优势被进一步放大。

所有能够引爆网络的内容背后,都是基于两拨人甚至多拨人的对抗,只有正方没有反方的辩论赛,吃瓜群众们是不买账的。

论坛上的地域贴一向都是热点,老戏骨和小鲜肉的对抗也不会缺少话题,宗庆后怼两句马云,也被看成是互联网经济跟传统经济的对台戏。

今日头条有互动度这个标准来判断自媒体作者的头条号指数,包括点击、评论、转发、收藏、参与的人数越多,今日头条就会提升该篇文章的推荐力度

我们经常说互联网时代要“自带流量”,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带流量呢?除了已有品牌基础和市场认知的品牌,那些新进入市场的产品、新品牌、新的IP,要怎样才能做到自带流量呢?

答案就是自带话题,有正面有反面,有支持者有敌人,自己去评论别人,也留下槽点供人消遣。要让人“有东西可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现代哲学讲矛盾,中国传统文化讲阴阳,你的产品或品牌或其它营销内容,如果只有光鲜的一面,就是死水一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