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培训师健康管理的多维图谱

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比如: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总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健康实际上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1)躯体健康。

(2)心理健康。

(3)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其中,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换句话说,一个人健康、亚健康或者不健康,其实是由一系列因素引发的一种结果或者状态。所以,健康管理并不是对结果或者现实的状态进行强制干预,真正需要追溯的是,到底有哪些因素引发了这种结果或者状态?这些因素彼此之间是否相互作用、相互关联?

为此,作者就培训师的健康管理,提出一个多维图谱的概念,指的是培训师应该通过对自身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有效管理,不断塑造并形成完整、健康的人格(“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从而保证在工作、生活中有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如图2-1所示。

图2-1 培训师健康管理的多维图谱

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真正有效的健康管理,应该从交互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多维因素着手,经由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的有效协同,同步推进才能实现。

认知层面指的是,在意识上愿意相信包括饮食、睡眠、运动等显性维度,以及智力、情绪、人际、适应、内省等隐性维度,对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所能产生的直接的、间接的,并且又相互作用的影响。行为层面呢?指的是在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能够如法践行,并通过实践进一步体认,从而逐步调整、提升认知。如此循环往复,继而通过对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的有效、合理的调整,达成健康管理的正向成效。

在前面的章节中,作者已经就饮食、睡眠、运动等显性维度的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做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接下来,再对智力、情绪、人际、适应及内省等隐性维度的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做一简单的交流。

我们知道,一个人能否在生理、心理两个维度上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是其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一,智力是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水平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受制于先天遗传等非主观因素的影响,但我们并不能否认后天主观努力、反复训练的作用和价值。所以,智力是否正常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第二,情绪这一隐性维度与健康的关系是,直接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一个人的情绪能够持续保持稳定和愉快的状态,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肌体功能的协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反之,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至少意味着处于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状态。

第三,人际这一隐性维度,也是反映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窗口。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对于培训师来说,也是能否与自己的职业对象(合作伙伴、客户及学员等)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等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第四,适应。对于培训师来说,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良好的适应能力是培训师践行职业职责的前置条件,也是培训师健康管理的基本要义之一。

第五,内省。一名培训师是否具备足够的内省能力,毫无疑问是其健康管理的重要课题。除了应对各种复杂状况的生活本身外,培训师的职业职责和职业使命也要求其要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内省能力,甚至可以说,培训师的内省能力直接决定了其职业成长和精进的空间及高度。

关于培训师健康管理的多维图谱这一概念和思路,总结起来也可用一首打油诗来描述:

世事纷繁是本色,逃避绝非好选择;

若要自如面对它,健康管理不可缺。

认知先行有方向,落实行为是要诀;

多维因素齐考量,相互作用需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