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消费者最终进行购买的实际场所,终端的布局与设置要以消费者为圆心,从其行为特征出发,做到消费者在哪儿,终端就在哪儿,终端跟着用户走。
“消费者在哪儿,终端就在哪儿”,蕴含了终端渠道的精准性及满足消费者便利性的双重价值。
终端渠道的精准性意味着产品只流通到潜在消费者出现的购买场景中,该场景能最大化驱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确保产品实现快速动销,避免了终端泛化造成企业的资源浪费。
例如,预防孩子上火的金银花露饮料,与王老吉、加多宝等大众清凉饮料的终端截然不同,前者主要针对成长发育期孩子肠胃娇弱容易引起喝奶粉上火、饮食不均衡上火等问题而设置的产品,购买群主要是父母。所以该产品的渠道终端以婴童店和药店为主,只有在这两个地方,父母才会自动搜寻预防及解决孩子上火问题的产品。父母们绝不会在餐饮店或便利店去给孩子买这类饮料来预防及解决上火问题,但餐饮店、便利店及超市却是王老吉、加多宝等作为预防上火的大众清凉饮料的终端销售场所。
红牛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核心消费者为司机,因此高速路加油站是其重要的终端销售场所,目前,红牛作为补充能量的大众饮料,消费群已从司机扩展到容易消耗体力的学生、白领等人群, 随着消费者类型的扩大,红牛的终端也逐渐从加油站扩展到超市、便利店等。
六个核桃作为有益大脑的植物蛋白营养饮料,以箱货售卖为主,因此终端是批零兼售店、BC超市和大卖场等,只有在这些地方,消费者才会进行整箱购买,而以消费者单支产品随机购买为主的路边摊、夫妻店则不属于六个核桃的终端类型。
终端渠道的精准性与产品价值属性及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密切相关。
在父母心里,孩子的健康问题事关重要,不能随随便便对待,因此,婴童店和药店的专业性给了他们潜在的安心背书,而大众快消终端给予不了父母们解决问题的信任背书,所以专门预防孩子上火的金银花露要以婴童店和药店为主要终端,因为消费者会在那里出现。
六个核桃作为有益大脑的营养性饮料,其价值的感知性不是即时性的,不像口渴了喝瓶装水或茶饮料就能解渴,累了喝红牛就能立刻提神,所以消费者很少产生单罐购买或随机消费的冲动,而与牛奶等营养类饮品一样,以整箱购买为主,用以节点走亲访友的礼品,或家庭储备式消费的自用。因此,产品价值属性决定了六个核桃的终端以能整箱售卖的批营兼售店、BC店和超市为主。
另一方面,“消费者在哪儿,终端就在哪儿”,也蕴含了满足消费者便利性需求的价值,便利性购买降低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促使消费者乐意购买。
在选择过剩的商品时代,使绝大部分产品或品牌的可替代性增加了。在餐馆吃辣了,来罐王老吉吧,如果没有?加多宝也行,或没有凉茶,那就可乐吧。这就是实际情况,企业必须要让潜在消费者毫不费力地获得你的产品,让产品出现在潜在消费者可能出现的地方,否则,就把销售机会让给了竞争对手。
食品饮料、日化产品、调味品等日常生活用品对终端满足消费者的便利性需求尤其强烈,因此,这类产品的终端网络不仅要广,而且还要密。炒菜发现酱油用完了,让自家小孩子走几步路就可以买回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终端形式和销售手段也发生了变化,让“消费者在哪儿,终端就在哪儿”的概念外延不断扩展。
在过去,消费者发生购物行为的场所,终端常常以店面的形式为主,只要是实体存在的店,就有位置、空间及人员的要求,使得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限于时间和空间。比如,加班到凌晨,想吃碗方便面夜宵,一般在半夜难以实现,因为实体店早已关门。
然而现在出现了自动售卖机,它的出现是对“消费者在哪儿,终端就在哪儿”的最好诠释。
对水和饮料等满足即时需求的产品来说,消费者实际上处于移动状态,走到哪里,口渴了,就得买水喝,这个时候产品如果能出现在消费者的眼前,就能获得消费者青睐。但通常受限于店面的空间、位置和运营时间,消费者渴了无法立即解决,比如,在大型百货商场、停车场、闹市区或深夜街头等,这个时候,省地省空间24小时售卖的自动售卖机成为最便利的终端方式,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解决口渴的问题。
在日本,自动售卖机的终端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在人流聚集地,通常百米以内就有一个自动售卖机,而在国内,农夫山泉率先开启自动售卖机的终端模式。
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同于与线下的虚拟网络空间,新生代的消费者习惯在电脑或手机上获取商品信息,科学技术为消费者创造了新的消费空间,消费者在网络上消费成为普遍现象,产品也在网络平台上设置了虚拟终端,蓬勃兴起的电商成为新的终端形式。
自动售卖机和电商移动平台推动了终端逐渐由场所朝场景化发展,即过去消费者要去到某个固定的场所才能进行购买,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购买行为已被嵌入到了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景。
终端的场景化发展,正是“消费者在哪儿,终端就在哪儿”的终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