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如何界定做好工作的标准要求

界定要求:指标量化或用易于判断的事实表述。

比如100%完成目标计划,或无差错、无延误(这也是变相的100%准确,但是判断容易),或无投诉(虽然工作可能出错,但确定指标困难,就用容易被发现的事实判断)。

确定做好的标准要符合企业现状:如新员工招聘一次合格率达90%或50%,一次抽检合格率99%或更高,吻合企业现状,员工能够达到即可。

如果不能确定指标,也可以反向界定,如顾客满意度是无法确定的,用“无顾客投诉”作为标准就比较好判断,也有利于考核,超过一次即判定不达标。

做好的标准要求与后面奖惩标准或考核标准是关联的。

必须强调:不能把标杆当标准。这是因为标杆是少数人才能够达到的水准。定高了,做不到,容易挫伤大家的积极性。多数人能够达到,就有超越的可能,容易激发大家你追我赶的工作热情。

8.如何设计岗位绩效的奖惩标准

界定要求:与标准要求(考核指标)对应,有一个指标就有一个考核标准。

比如指标100%完成,考核标准就是:每少一个百分点扣多少(得分或金额),每超过一个百分点,就奖励多少(得分或金额)。

如果指标是“无差错”,考核标准就是“每发现一次差错扣多少(得分或金额)”。全月或全年无差错就要奖励,通常应该奖多罚少。

确定奖惩标准的意义:

企业招聘员工,给付报酬就是一种责任约定,做好是应该的,做不好呢?做不好仍然拿称职岗位的工作报酬,是不是让企业不堪重负?超额完成就应该多拿,不能完全履职就应该少拿,这才叫天公地道。

确定做不好的责任承担形式,就是约定绩效考核标准。做好才能拿到应得的报酬,做不好就应该减少约定的报酬。这一项内容是企业相关岗位员工共同讨论决定的,不能一人独自完成,经过相互比较,达成一致为止。

撰写岗位工作标准应该说不是一个人完成的任务,可以一人撰写草案,然后再组织讨论。

企业各系统负责人将前述内容逐项讨论完成,再分层次讨论、审核、审批。

企业要组织相同岗位或同级岗位进行权衡比较,不能让某些岗位过严,也不能让某些岗位过宽,企业内部宽严一致就行。同时,注意上下比较、左右比较,直至上下认同为止。

建立岗位工作标准的好处:

①对内吸引员工正向流动;

②对外招揽合适的人才;

③提高招聘成功率,缩短新人试用时间,降低培训成本;

④胜任岗位工作才能让员工有尊严;

⑤职责清晰才能让人才进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