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H5用户心理研究

(一)用户痛点有两类

第一类是主动传播,即用户发自内心觉得好,想要去分享给其他朋友。因为每个人都有分享精神,看到有意思,好玩的,就想分享给其他人。所以朋友圈里面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干货文章啊,H5营销页,都属于这一种。

第二类是被动传播,即用户为了得到某种好处,在利益的驱使下然后去做传播分享。很多公司做的一些传播活动,主要是第二种。

让用户被动传播,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主动传播剖析一下,用户痛点很多,但是真正要做起来是比较难的,对这个创意和文案的要求都需要比较高的水平。

被动传播则相对容易一些,而且效果可能还会更好。

被动传播主要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单向传播。例如分享朋友圈领滴滴打车券这种的。

第二种是双向传播。比如“快来帮帮我,还差350元就能免费抢手机了”,让用户主动去把这个H5分享给身边的朋友,然后拉朋友去帮他点击。

单向传播去年年初的时候比较多,比如360手机助手抢码,只要用户把这个H5页面分享出去,立即就可以得到一个抽奖机会,会有一定的概率抽到iPhone8。

再来说说双向传播的案例,今年八一建军节,我朋友做了一款酱酒的促销活动。活动形式就是原价299元的习酱酒,用户发到朋友圈,好友帮忙砍价,每一个好友可以砍几元,最后如果能够坎到81元,就支付购买,而且是两瓶噢。

这类活动会比刚才提到的单向传播效果更好,因为他会促使用户进行多次分享,而且是主动分享。用户会先在朋友圈里面发,朋友圈里面发完以后,会在自己的同事、朋友群里面发,群里面发完以后,可能还会挨个找微信里面的好友私聊发。这个活动最大的优点是调动用户自主传播的积极性。

这两种传播相比,双向传播的技术门槛高一些,需要技术和服务号的支持。而单向传播的话放到现在微信规则里面属于诱导分享,双向传播的风险会小一些,很少有被封号的。快传和快店都有这种功能和服务。

为什么你会主动传播一个H5?

我提炼了一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6种。

​ 有价值,用户可以学到知识。比如管理、运营、营销干货的分享。

​ 有意思。如今年年初的时候,微信发过一个2016年公开课Pro版的H5。你可以看到自己是哪一天注册的微信,第一个好友是谁,有多少个好友,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 颠覆认知。比如“震惊!闹钟每年杀死人数超过车祸。”这些让人一看就是违反常理的,跟自己之前的认知是不一样的。这种标题就是让人很有冲动去点进去看一下。

​ 攀比心理。一些H5小游戏,在最后游戏结束可以分享成绩的时候就会有类似这样的文案,我得了2万分,超过了99%的人。或者是,据说只有智商超过150的人才看得懂。

​ 情感共鸣。比如之前刷遍社交网络的“我只过1%的生活”这种非常走心的,能够引发用户情感共鸣的。

​ 同情心。前年的时候有朋友圈里面传的有一张图,叫“年轻人少放点鞭炮,让我的老伴早点回家”,还有“汶川地震,你是第多少万个祈福的人”,这些都属于是同情心。

能够得到传播的H5,一定是面向大众的。他但是现在很多公司都没有弄清楚这点,做微信活动经常是把自己公司要宣传的产品内容特点展示出来就不管了。包括我们在朋友圈里面经常看到的宝马、奔驰的广告,这些充其量只能叫作广告,不能叫作活动,因为他还是不具备传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