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绩效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位
根据企业年初制定的目标,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将绩效指标层层分解到部门与各个岗位的员工身上。
比如,将财务类指标(利润、成本等)分解到服务站的各个业务模块,包括保修、社会维修、事故车维修、配件外销等,确定它们的产值与利润等指标。
再比如,将营运类过程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服务站一般包括服务部(前台)、车间、配件部。服务部的主要指标有接待台次、预约成功率、退单率、前台客户满意度、前台员工流失率等;车间指标主要有及时交车率、返修率等;配件部有配件周转率、及时满足率等。
不管是财务类指标,还是运营类指标,最终都要分解到班组或个人身上,如维修班组的及时交车率、返修率,维修工时、产值、工料比等;接待人员的接待台次、预约台次、客户满意度,信息员个人的报单数、报单金额、退单率等。
(2)按天、周、月做好各类指标数据的收集统计工作
一般来说,结果类指标按周或月度进行统计。其中,财务类结果指标由财务人员做月度收集与统计,其它结果类指标由服务站管理部门收集统计。而过程类指标则按每天统计,做到每天的实时监控。
为了更有效地收集这些指标的数据,服务站可以根据业务类型、岗位制做工具表格,最好是电子表格,如《配件每日缺件表》《维修班组日报表》《鉴定员日报表》《信息员日报表》《交车及时率统计表》《返修率统计表》等,由相关人员每日如实填写,每天下班前报给相关管理部门,做进一步数据检核。
(3)及时对各类指标进行分析,据此不断改善管理
财务部门需要每月对财务结果指标(如利润、费用、成本、利润率、费用率等)进行分析;服务站需要每天、每周、每月对各类过程指标(每天入厂台次、服务产值、交车及时率、返修率、配件满足率等)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善措施,为最终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