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的全部资产为银行账户里的100万元存款,其中有60万元是刚刚从银行借来的,另外40万元是自有资产,这40万元就是所有者权益。资产的来源一是负债,二是所有者权益,再无其他途径。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也可以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以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
企业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参与利润的分配,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通常由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银行等金融企业在税后利润中提取的一般风险准备金,也构成所有者权益。
1、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按照章程规定或者合同、协议约定,接受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实收资本的构成比例或股东的股份比例,是确定投资人在企业所有者权益中份额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利润或股利分配的主要依据。
根据《公司法》,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资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资产除外。企业应当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
在2014年3月1日实施的《公司法》中,取消了注册资本实缴制,转而采取认缴制。认缴仅仅是股东的承诺,而实缴则是已经真正投入到公司的资金。这样一来,公司的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往往存在着差异,不能把公司的注册资本等同于实收资本。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企业还会出现“干股”,干股不为《公司法》认可,不是按照出资比例享有的股权,而是由于他人掌握关键资源,但不愿意或不方便实际出资,企业承诺按一定的股权比例向其分红,就好像这些人持有公司股份一样。很多人对干股的了解是来源于一些腐败案件的披露,似乎干股天然承载着罪恶,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在腐败案件中,官员掌握了“权力”这一关键资源,同样,掌握“渠道”、“专业才能”等其他关键资源的人同样可以获得干股,在企业中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实收资本越多,代表股东投入的资金越多,但这跟企业的赚钱能力并无关系。很多大企业创立之初只有少量的实收资本,后续做大做强全凭资金以外的东西,这类企业的老板都是无中生有的高手。在古代,开国皇帝打天下的时候“实收资本”经常也少得可怜,刘备起事之初不过是织席贩履之辈,而明太祖朱元璋更厉害,“开局一个碗,通关一个国”。
2、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的投资者出资额超过其在注册资本(实收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其他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等。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是由于溢价发行股票、投资者超额缴入资本形成。比如,企业经营进入正轨后,前景已基本明朗,此时入股的价格比创业初期的入股价格会高一些,高出来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之所以存在资本溢价,有时候是因为后来者错过了机会,也有时候是因为事业前景更加明朗,还有时候纯粹是先来后到的问题。《水浒传》中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初上梁山时,先来的三个创始头领武功和才智均在林冲之下,但林冲却只能做第四把交椅,还要遭受各种刁难。在各种组织里,新加入的成员经常要主动与老成员处好关系,联络感情,以求得到关照和配合。林冲和新成员所做的额外付出其实就是一种后来者的资本溢价。
其他资本公积是除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比如,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以及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投资企业按应享有份额而增加或减少的资本公积,直接计入投资方其他资本公积。在股权激励等待期取消授予的权益工具等情形下也会发生计入其他资本公积的处理。
其他资本公积是相对专业的概念,是企业为了精确核算所设置的科目,在其他场景下无需做过多关注。
3、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类。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公司制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是企业按照规定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公司法》规定,公司制企业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非公司制企业的提取比例可以超过10%。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达到注册资本50%时可以不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是企业按照股东会决议提取的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或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等。任意盈余公积与法定盈余公积的区别在于计提的依据不一样,前者是企业的权力机构自行决定,后者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留存收益其实就是一个主体在实收资本的基础上,经过苦心经营而沉淀下来的成果。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都是留存收益,只不过盈余公积专门用途,就像有的家庭每年拿出一部分钱存入孩子的教育账户;而未分配利润没有指定用途,类似于一个家庭每年积攒下来的结余。
在经营人脉时,也有类似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区分。比如,有的人脉用于处理官司纠纷,有的人脉用于解决身体健康,有的人脉用于帮助子女教育,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人脉方面的盈余公积;而如果只是通用意义上的人脉积累,并无特定准备的用途,则可以看作是人脉方面的未分配利润。
4、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综合收益是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额(有效套期部分)等。
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例如,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在该资产符合企业资产确认条件时,就相应的符合了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当该资产的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也就可以确定。
再次强调,资产的来源只有两个,一个是负债,另一个是所有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