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这里孔夫子就引用了《诗经》的句子,来比喻修道的人就如同“执柯伐柯”。
砍木材的人,你手里握着斧头,要把一根木材削成一根斧头柄,当然就是“其则不远”。你只要照着手上斧柄的样子,去一模一样削制出来就可以了,模型就在眼前,很简单。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往往容易产生错觉,斜眼一看,会觉得手上拿着的这个斧柄,和要削制的“那个”差别很大,总想找人画张图纸,然后再照着图纸来施工,才觉得踏实。这就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反而弄得更加麻烦。“郑人买履”的故事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宁愿相信尺寸图样,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其实,我们经常也会被自己的感官所欺骗。比如写字的时候,一个字多写几遍,往往就觉得好像有点不对了,怀疑是不是写错了。我们早上起来照镜子,你慢一点、多照一阵,就觉得镜子里的人变得陌生起来,就会产生幻觉,觉得镜子里的人也不像自己了。
对于学道、修道的人来说,你之所以不能得道,不能得解脱,最大的问题,也是太相信自己的感官,不相信自己的心。结果,自己的心就被眼耳鼻舌身意所骗。祖师爷明明告诉你“即心即佛”,你当下的心就是佛,但自己就是信不过,我当下的心就是佛吗?那我为什么心里还有那么多烦恼?为什么没有开天眼?为什么没有他心通?为什么不能放光动地?总之,就是不能信自己的心,就是要被那些感官和知见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