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本,即生产的构成成本,亦称制造成本。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现,是衡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生产制造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部分组成。
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它们的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直接人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制造费用则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及机物料和辅料,它们的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定额费用、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它在生产过程中不能直接归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各种费用。
(1)直接材料费用。
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如助剂、催化剂等)和其他材料费用(如包装物)。简单地说,就是生产所用到的一切实物材料,从原材料到包装材料。
(2)直接人工费用。
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等。在生产过程中,除了直接参与整个产品的生产车间的人员外,还包含生产的间接参与者。它指的是参与生产管理的管理人员或与生产管理有关的人员,如生产计划人员、仓储人员、检测人员等。这部分人员的范围如何界定和费用应该按什么比例对产品进行成本分摊,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做分配,或按照统一数量原则进行分配。
(3)制造费用。
指应有生产成本负担的,不能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的有关费用。主要是指企业各生产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汽费、低值易耗、劳动保护费及其他制造费用。所有的间接费用应当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分配,计入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最简单的方法是结合工艺直接按生产数量进行分配。
折旧费用指企业所拥有的或控制的固定资产,按照使用情况计提的折旧费用。对于生产任务不足的设备来说,它所体现的折旧成本明显。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房屋、建筑物为20年;火车、飞机、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为5年;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电子设备为3年。企业的生产车间为了保障生产的持续性和自身所拥有的资产,在设备维护与保养到位的情况下,设备一般的使用年限都会在折旧期以外。对于这种情况,在构成制造成本里面,此时的折旧费可以不作为成本项目之一来核算。在设备到了无法使用或没有使用价值而评定为报废时,即为残值,残值率一般为5%(内资企业5%,外资企业10%)。
修理费指维修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等资产发生的维修费、维修备件费等(资本化的维修费不在此范围)。除此之外,还包含车间生产设备维修费、行政办公用固定资产维修费、办公楼和宿舍装修费等,不包括车辆维修发生的费用和耗用的备件。这些费用可以直接在领用维修材料时做费用对象的登记与归集,这是可以明确修理费用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则需根据企业按一定的分配比例进行分摊的是维修人员的工资及福利部分。
水电汽费用作为生产支持性资源,一般通过共同管线向不同的使用车间做出分支。在当前成本核算越来越精细的情况下,所有的水电汽在不同的生产车间都设置了统计工具。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地统计和分析各车间各产品的水电汽使用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降低成本的方案,降低能耗。
低值易耗品指的是单位使用价值较高或使用年限较长的存货,不包括用于维修的五金备件,不包括纳入办公用品管理的部分。它一般是指单位价值在10元以上、2000元以下,或者使用年限在一年以内,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劳动资料。它跟固定资产有相似的地方,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不改变其实物形态,在使用时也需维修,报废时可能也有残值。由于它价值低、使用期限短,所以采用简便的方法,将其价值摊入产品成本。一般的分摊方法有: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五五摊销法和净值摊销法。任何方法的使用都是附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自主选择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但所用的方法不能随意变动。
办公用品是为了维持日常的生产活动,作为信息传播与记录的一些介质,如打印工单所使用的A4纸等。对于哪些办公用品可以列入制造费用里,还需要与固定资产有所区分。办公用品的特点是一般金额不大,如文具、纸张、文件夹等。对于金额较大的办公用品,应该作为“低值易耗品”或“固定资产”核算,如打印机、电脑、保险柜等。
劳动保护费指公司提供的员工工作服(含保安工作服等)、帽、鞋、手套、眼镜等用于员工劳动保护的,无论是生产人员还是其他管理人员的劳动保护费,均纳入制造费用的成本核算中。对于企业的劳动保护费,除了在物质上体现外,还包含了一系列的安全环保体系审核费用及宣传活动费用。对外的,还包含参与一些政府举办的安全环保知识讲座与培训等费用。在企业自身,对于劳动保护费的范围应该按实际的生产劳动所需的劳保用量而提前预算,它是保护员工的最基本的设施。在当前安全环保压力不断加剧的环境下,劳动保护费用不仅仅是上面所谈到的,其范围还应该更加广阔,如设定期向员工提供清凉饮料等防暑降温用品、设置高温假期、改善高温作业环境等。
生产成本统计如表12-1所示。
表12-1 生产成本统计表
序号 | 成本类别 | 特点 | 备注 | |
1 | 直接材料成本 | 生产所用到的一切实物材料,从原材料到包装材料 | ||
2 | 直接人工成本 | 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等 | ||
3 | 制造成本 | 折旧费 | 企业所拥有的或控制的固定资产,按照使用情况计提的折旧费用 | |
修理费 | 维修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等资产发生的维修费,维修备件费等(资本化的维修费不在此范围),除此之外,还包含车间生产设备维修费 | |||
水电汽费 | 在不同的生产车间设置了统计工具,以实际每月读表数字为使用量 | |||
低值易耗品 | 它一般是指单位价值在10元以上、2000元以下,或者使用年限在一年以内,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劳动资料 | |||
办公用品 | 为了维持日常的生产活动,作为信息传播与记录的一些介质 | |||
劳动防护用品 | 公司提供的员工工作服(含保安工作服等)、帽、鞋、手套、眼镜等方面的用于员工劳动保护的,无论是生产人员还是其他管理人员的劳动保护费,均纳入制造费用的成本核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