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剑第四脉:内化你的知识体认

知识管理的第四个环节是,内化你的知识体认。

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有点像每天的进食,如果消化系统出现问题,无论食物本身富含多少营养成分,仍然不能很好地被身体吸收,自然也很难滋养身体的健康。

尤其是对于培训师来说,职业要求我们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经由实践体认进行知识的内化,是培训师知识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作者认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认过程需要经过八个具体的步骤,如图8-8所示。

图8-8 内化知识体认轮转图

内化知识体认是一个持续轮转的过程,分别是认知吸纳侧的四个步骤和实践运用侧的四个步骤,依次是:

(1)了解基本意思。

(2)理解核心内容。

(3)明白确切含义。

(4)探寻实践路径。

(5)切入具体场景。

(6)付诸实际行动。

(7)度量实施效果。

(8)还原抽象过程。

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培训实践中,“故事演绎是非常有效的培训方法之一”,是大家经常提及的理念。但是,如何将这一理念转化为真正能够产生实际效用的知识,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这就要求培训师对这一理念有一个完整的内化体认过程。依照作者的经验,大致可以有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线索:

什么是故事?什么是故事演绎?故事演绎作为培训方法来使用的时候与平时听、讲一个故事有什么不同?故事演绎的效果到底表现在哪些地方?这种效果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替代的效果差异可能会表现在哪些地方?在哪些具体的培训环节中可以运用故事演绎这种方法?故事演绎过程到底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在运用故事演绎这一方法时出现过什么样的情形?如何将故事情节与学员的认知状态进行有效对接?学员对故事演绎这一方法的具体反馈有哪些?还可以怎么改进……只有经过这些思考和实践之后,培训师才可能将这一理念内化成为自己真正的认知,否则,就有可能变成一个简单的、机械的“传声筒”了。

所以,内化是将看、听、想等思维观点经过内证实践,所领悟出的具有客观价值的认知体系;是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最成熟的内化水平称为“自我同一性”,它反映了将内射和认同共同塑造到自我和他人的一致性形象中。经过自己的实践体认,最终内化你的知识。

有道是:

知识看似唾手得,若无体认亦枉然;

唯有践行见真知,内化方能扬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