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SaaS应用服务集成和生态是不是个伪命题?集成OR覆盖业务

逸创云客服项目是从2011年开始做的,那时就在国内听到过企业应用服务生态的概念,当然在国外早就看到了。当时的企业SaaS服务还在萌芽发展阶段,也遇到过许多厂商要么是覆盖相关业务越做越臃肿,导致越来越不好用,然后变得没那么多企业用;要么就是孤立的,没有任何开放性。

做SaaS之前,我曾经深入学习过很多国外的SaaS产品。国外一些现在上市的SaaS企业,我在他们只有不到1000家企业用户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和关注,深受熏陶,那时候我认识到以后的发展方向是做小而美,不做大而全,专注核心业务,然后用互补集成形成企业级服务生态。(SaaS的方向确实是四面八方)

后来,我想和CRM厂商合作,方便客服在服务客户的时候获取第三方CRM的数据,同时便于企业使用。结果,发现在当时(2012年)比较知名的CRM厂商,不要说集成了,连开放接口都没有。

在经历了一系列诸如此类的寻求集成失败后,我重新思考国内SaaS集成的定义和状况,也许是因为在早期还不够强,也许大家还没意识到1+1>2,也许大家都想各自为阵。

其实,我一直是倡导开放思想的,甚至竞品之间也可以集成互补。所以,在这里引出第一个议题:企业SaaS应用服务集成和生态是不是个伪命题?开放集成OR自己覆盖相关业务?

竞合是必然,现在已不是英雄时代,是联盟时代,谁要封闭、保守、不开放,谁就会被时代抛弃。对于这样的现状,究竟应当开放集成,还是自己把周边的业务都覆盖了做成巨无霸,功能变得复杂、臃肿?

首先,需要思考:SaaS生态正逐步在国内形成,是否需要将企业级应用互相的集成打通?又该如何去做?

在国内,两个流派都有拥护者。有的人现在做垂直行业,而且是原本没有系统的行业,CRM+BPM,但开放接口。而有的人基本只干专一行业的活。现在大家的心态是矛盾的,一方面知道开放是必然之路;另一方面又害怕开放。

在早期SaaS发展的时候可能缺乏共享的意识,或者担心被copy。现在发展成熟,各自SaaS都能成熟地往前走,都不再为生存考虑的时候,SaaS集成生态是不是一条可以考虑的路子?还是都去做,涵盖周边所有业务?

事实上,国内竞争很激烈,连竞品都可以互补集成估计要被大家诟病。但国内To B业务形态复杂,在国内出现BAT的可能性不大,SaaS集成一定是大势所趋,而且有先天优势,都在云上。BAT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首先要做得够专,有一定的规模,才适合做生态。而生态不是哪一家做的,是全体厂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都开放,自然就形成生态了,最终结果是让用户价值最大化。

然而,集成是大势所趋,但标准的制定和集成基于什么方式比较适合是两大难题。

这样的集成不是拷贝,是协调运作,联盟合作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但在这个过程中,客户会担心数据安全。

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思考——集成的初衷!

很多在初期发展的早期小型SaaS企业可能会有这样的思想经历:想集成,想拓展,有实力的人都不理你;也遇到过要集成就找流量大户集成,快速增长,流量来了才是第一,没流量谁都不想和你集成,哪怕有刚需场景。

例如我在2013年想和一家类似竞品的SaaS产品进行集成,结果不了了之。2014年才知道对方觉得我的流量还不够大、没意义。因为那块业务是我发展方向必须涵盖的,本想通过集成互惠互利的方式解决。结果后面是我们研发团队剥离一部分人去做这块业务的研发,事实上,我根本不想亲自做。

当时的集成方式对方就是导流的思想,没有太多地考虑企业用户的感受。例如企业想要数据互通,你只把用户打通了,企业需要集成用户放个链接做跳转等。事实上,导流是阶段性的,只是一方面,留存、购买和活跃才是主要的。如何在产品和业务层面留住企业才是比较关键的,通过集成来丰富企业的场景化需求,丰富企业的多元化需求,提高企业的迁移成本才是比较重要的。

如果是这样,每个SaaS企业需要如何思考、如何去做?所以,引出了第二个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