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企业降本增效需要哪个部门推动?

本节降本增效切入点

降本增效活动由哪个部门推动,与企业规模直接相关,与推动形式相关。

降本增效活动推行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另一种是自下而上。

由总经理室主导的降本增效形式适合规模不大的企业,考验的是总经理室对企业降本增效的整体规划,也考验企业的执行力。

财务部主导的降本增效形式适合规模较大的企业,考验的是财务部的组织协调能力、权威性和影响力,也考验部门间联动能力,更考验降本增效方案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对企业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

由部门负责人主导推动降本增效,特别适合生产系统管理人员,能够培养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降本增效管理能力。

无论哪种降本增效推动形式,只要企业人员能够接受,并能够产生降本增效成果,就是行之有效的。

提问:我们最近推行全公司降本增效活动,大家对由哪个部门主导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应由财务部主导推动,有人认为应由生产部主导推动,还有人认为单独一个部门未必推得动,高层领导推动会更合适。那么,哪一个部门主导降本增效工作更好呢?

答:这个问题在一些企业里曾经有过多次讨论,它既与企业规模直接相关,又取决于降本增效活动的推动形式。在咨询实践中,降本增效活动推行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另一种是自下而上。

案例13是两家企业自上而下推行降本增效活动。

【案例13】总经理室主导降本增效 部门执行降本增效方案

J企业是一家产值近2亿元的公司,员工200多人,企业有相对完整的组织架构,有完整的研发、生产、供应、营销部门。在推动该企业降本增效活动前,笔者与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财务部经理、生产副总等管理人员,对由哪个部门主导降本增效活动进行了正式讨论。

财务部经理认为,财务部可以提供与成本相关的各种详细数据,但财务部成员不懂生产,只有成本会计对生产过程中的少部分工作内容有浅显的了解,而成本主要出现在生产部门,由生产部主导更合适。

生产副总认为,生产部虽然人数众多,且涉及的成本环节较多,但生产部门的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较低,有的人对电脑操作不熟悉,缺乏财务知识和成本知识,并且生产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出货。涉及降本增效的重点部门不是只有生产部,研发部、采购部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生产部对效果评价没有财务依据,主导降本增效的操作难度较大。

总经理认为,公司规模不大,各部门职能明确,降本增效与每个部门都有关系,如果不能确定主导部门,那么接下来将直接由总经理室下达降本增效目标。

在讨论会结束后,企业方董事长、总经理、笔者3人对这个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考虑到企业规模和现状,决定由总经理室主导推动降本增效活动。具体做法为:由财务部提供营收和成本数据,由总经理室确定降本增效目标,形成各部门降本增效的主要思路、主要方案和动作,以及每个降本增效项目的阶段性奖励设置,由各部门按照方案执行动作,由总经理室稽核人员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报告总经理。

各部门在落实总经理室的降本增效方案过程中,根据降本增效项目情况,可以先行申请一定的奖励金额;在方案完全落实达到降本增效效果后,可以申请剩余部分的奖励金额。在此基础上,如果各部门接收了公司级必选项目的降本增效方案,还可以根据部门实际情况,申请提出可选项目的降本增效方案,提出降本增效动作、降本增效项目奖励金额及完成时间,由总经理室批准生效后执行。

J企业以这种形式,完成了企业主要的降本增效活动,达到并部分超出了预期降本增效目标。

这种由总经理室主导的降本增效形式适合规模不大的企业,考验的是总经理室对企业降本增效的整体规划,以及对降本增效思路、方案、动作的准确把握,这些对企业高层决策者有较高的个人要求,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是一种考验。需注意的是,各部门的执行力与降本增效效果息息相关,不能只重视降本增效方案,而忽视了降本增效动作的执行。

在激励机制上,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除了鼓励内部增加可选项目降本增效方案外,还可以根据实际设定出更多的快速降本增效机制,最大限度地使用好内外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从而使降本增效的效益最大化。

案例14中这家企业推动的降本增效活动,与J企业的推行方式有所不同。

【案例14】财务部主导降本增效 各部门联动提交方案

K企业是一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全国有多个生产基地,企业有健全的集团公司组织架构。

K企业在推动降本增效活动时,企业董事长明确表示由总部财务部主导推动。该公司总部财务部有各部门、各生产基地(下文与部门合并,统一称部门)、各产品、各工序详细的成本和费用数据,财务部也有充足的人力跟踪降本增效活动。

由企业董事长、财务总监、咨询项目组设定各部门降本增效目标,由财务部形成书面文件下达到各部门,同时明确各种资源归口,明确具体降本增效项目负责部门。由责任部门限期提出具体降本增效方案,由财务部组织相关总部职能部门、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总经理、企业董事长、咨询老师组成评审小组,对各部门提交的降本增效方案进行评审,对降本增效方案的合理性、准确性、可执行性提出质询,提出相关修改意见,提供资源支持。

在降本增效方案评审通过后,责任部门负责执行,总部稽核部门在降本增效方案完成过程中,对各项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将结果通报全公司。降本增效方案需要延期的项目,由责任部门提出申请,总经理批准后交财务部备案。降本增效方案完成后,由财务部用数据验证降本增效成果的有效性,稽核部门验证降本增效动作的持续性。

到期没有完成降本增效方案的责任部门,以及未达成降本增效目标的责任部门,由总部领导视情况对部门负责人做出相关处理,如承担经济责任、调整工作岗位等。

K企业以这种形式进行了多轮降本增效活动,通过财务部主导、各部门联动的具体方式,在各方的持续努力和调整下,基本完成了预期的主要增效目标。

这种由财务部主导的降本增效形式适合规模较大的企业,除了对财务部的成本和费用数据有详细的要求外,考验的是财务部的组织协调能力、权威性和影响力;也考验着企业的部门联动能力,以及各部门降本增效方案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对企业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

除了上述两种自上而下的降本增效推动形式,近年来,笔者在一些企业辅导其他模块的咨询项目时,实践了自下而上的降本增效形式,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是由部门负责人主导推动降本增效,每周进行总结(见表2)并制定下周降本增效计划(见表3),在公司周例会上以PPT形成公布。

这种做法对企业规模没有要求,特别适合生产系统管理人员,以及对降本增效需求不急迫、有充裕时间和耐心的企业,此活动可以培养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降本增效管理能力。在这种做法的过程中,企业需正确引导降本增效负责人,准确评价降本增效动作,及时宣传和推广一些有效的做法,并每月根据降本增效效果进行奖励。

以上三种做法,在降本增效实践中都有一定效果,读者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选择一种最适合的形式,或者创造一种新的形式,让企业人员能够接受,并产生降本增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