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丰田JIT生产方式提炼出的精益生产理论归纳了管理过程的七大浪费,这七大浪费很多是相互影响的。通过管理现场的优化,消除这些浪费,可以降低各维度及其组合成本。
(一)等待的浪费
例如医药生产企业有一台德国进口设备发生故障,根据售后服务合同,德国供应商须在7天内负责维修。但这7天生产线就要暂停,经济损失巨大。公司领导当即来到现场,和专家一起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发现是某个零件发生磨损,而这个零件并不是特制件而是标准件,在本地市场就可以买到。在与供应商远程确认并得到相应指导后,故障被迅速排除,避免了可能的停线损失。
(二)协调不利的浪费
例如各部门工作进程协调不力,造成思想迷茫,没有方向,作业忙碌而无功,行动盲目而低效,增加了资源消耗,减少了有效产出。
(三)闲置的浪费
例如资产的闲置,人员的闲置等,闲置并没有带来费用的减少,却带来了产出的减少。
(四)无序的浪费
包括职责不清、业务能力低下、有章不循或业务流程混乱等造成的无序,可以采取很多措施减少无序。例如费用报销,为保证发票合法,可进行自动扫描识别;为保证填写准确,可进行报销单各栏目数据的自动校验。
(五)失职的浪费
例如日常工作没有认真做,布置的工作没有按计划做,流程性工作前面没有按要求做并对后面产生较大影响等。这种浪费主要是因为责任心不强或素质低下造成的。
(六)低效的浪费
可以一人做的工作两人做,可以按期完成的任务反复拖期等,是常见的低效率。至于低级的常识性错误,则更是一种负效率,可以采取很多措施提高效率。例如财务部可将对账、开票、付款等分别安排在月初、月中、月底集中进行,人力资源部可将初试、复试、终试等分别安排在不同时间集中进行。
(七)管理成本的浪费
包括计划编制无依据,计划执行不严肃,偏差处置不到位等。可以采取很多措施降低管理成本,例如针对水电的浪费,不是批评或罚款,而是安装自动感应水龙头和电灯。
相对于生产现场的浪费,管理现场的浪费虽然量化比较困难,但由于管理工作更宏观,更综合,其影响也就更严重,解决也就更困难。同时,改善管理工作产生的效益也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