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应该说没有几个人会反对这个观念。但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呢?人们很容易陷入误区,一个典型的误区就是以销售为导向,让我们来看两个实例。
J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高性能改性塑料的企业,“产品开发以市场为导向”一直是J公司的信条,也是其成功的秘诀。当GE、杜邦、巴斯夫等国际巨头的通用产品不能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时,J公司量身定制的产品有了很大的市场空间。J公司也是靠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取得成功的,2004年达到了近20亿元的销售规模。随着公司的快速成长,客户群不断扩大,开发的产品品种越来越多。研发人员却越来越困惑:客户的定制需求实在太多了,并且每个产品都要得很急,有时候实在应付不过来,但又不知道怎么办。对于一些不重要的项目,拒绝吧,销售人员不干,有些老销售人员会找公司领导,通过公司领导压任务,并因此指责研发人员不以市场为导向。不拒绝吧,又忙不过来,造成所有项目延期,销售部门又指责研发人员响应市场速度太慢。
Y公司是一家工业变频器设备供应商,面对目不暇接的定制化产品开发需求,研发人员也非常困惑:完全接受,推出新产品和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受很大影响;拒绝一些需求,又要面临来自销售人员和公司领导的压力和指责,说研发人员不以市场为导向。
如果你也有J公司和Y公司研发人员类似的困惑,说明你已经陷入了市场导向的误区,这种方式更应该称为销售导向,而不是真正的市场导向。据我观察,类似J公司和Y公司这样陷入销售导向误区的企业很多。那么,销售导向有问题吗?市场导向和销售导向有什么区别?怎样建立真正的市场导向呢?
销售导向是企业初创期、生存期的必然选择,国内很多企业之所以能成功,就是依赖突出的销售能力,很多企业信奉销售为王也是有道理的。正因为销售起重要作用,以及销售部门的龙头地位,在产品开发方面,很多企业自然形成了销售导向的模式。但是当企业渡过生存期,尤其是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销售导向的产品开发模式会降低企业运作效率、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销售导向存在以下3个突出弊端。
(1)研发效率降低。客户和产品都未经过精心选择,不可避免地存在劣质客户和产品品种,降低了整体研发效率,甚至是整个公司的运行效率。我分析J公司的产品组合后发现,61%的产品品种只贡献4%的销售收入,绝大多数产品是不赚钱的,甚至一小部分产品是亏损的。显然,公司提高效率和效益,必须大幅降低这类产品的比例。
(2)响应市场的速度变慢。由于研发项目和任务太多,每个项目的资源都得不到保证,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变慢,客户定制产品的交付速度也变慢了,客户满意度降低。
(3)资源过于分散。明星产品得不到资源保证,或者主力新产品缺乏竞争力;定制开发任务太多,研发人员的精力有限。J公司的高性能汽车塑料2年多一直没有取得突破,虽然公司上下都认为高性能汽车塑料产品潜力巨大,也招了不少研发人员,但客户定制开发似乎是一个无底洞,总是抢占太多的资源,包括高性能汽车塑料产品开发的资源。
要避免这些问题,确保公司持续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我认为,必须实现从销售导向向市场导向的转变,真正建立市场导向的产品开发机制。让我们先来看看市场导向和销售导向有哪些区别,如表5-1所示。
表5-1 市场导向和销售导向的区别
差异点 |
市场导向 |
销售导向 |
市场范围不同 |
关注整个市场,如关注多个客户群、多个地域的客户群、多个行业的客户群、细分为若干个细分市场等 |
关注单个客户需求 |
目标市场不同 |
经过选择的重要客户群和重要市场,需要对客户有所选择,要放弃一些客户、细分市场 |
特定客户,每个销售人员针对特定客户提出开发需求 |
决策机制不同 |
基于市场信息、竞争分析和数据建立的客户选择、产品开发优先级判定等决策标准 |
基于销售人员的直观判断,没有产品开发的选择标准,没有产品开发的优先级判定标准 |
时间周期不同 |
关注长期、中期、短期的需求平衡 |
关注短期需求,很少关注中期、长期的需求 |
要形成真正的市场导向机制,需要建立以下机制。
(1)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机制。在全面了解整个市场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细分,如按地域细分、按客户所在行业细分、按客户的价值取向细分。然后,从市场空间、增长率、竞争激烈程度、战略价值等方面评估各细分市场潜力,结合企业在各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对细分市场进行选择,放弃一些没有潜力或没有竞争优势的细分市场、客户群,聚焦一些有潜力且有竞争优势的细分市场或客户群。
(2)建立基于事实和数据的决策机制。各细分市场潜力的评估,以及企业在各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的评估基于事实和数据,而不是看谁的话语权大。
(3)产品开发项目优先等级管理机制。在对各细分市场评估的基础上划分产品开发项目的优先等级,并按项目优先等级调配资源,确保资源向高优先等级的重点产品、明星产品倾斜。
J公司、Y公司在顾问的帮助下,建立起市场导向产品开发机制后,J公司顺利开发出了高性能汽车塑料、高性能长玻纤塑料等明星产品,并推出了一系列有竞争力的产品,提高了公司的效率,推动了公司的持续增长。Y公司产品升级换代速度也因此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