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企业家都在痛苦的思考,为什么企业长不大。有的企业经历了很长的发展时间,名气响亮,知名度很高,累计的资源也不少,但是规模依然在原有的基础上徘徊,年增长率低于10%,甚至低于5%。有些企业尽管在增长,但其增长基本是靠行业拉动带来的自然增长。这样的企业没有长大,而是长老了。
企业为什么长不大?
有人把姚明的成功归结为:优秀的基因+正确的职业选择+NBA的良好环境。我们通过对企业的深入研究,也可类似将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归结为:产品力+营销力+研发力+品牌力。一个优秀的企业要想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取胜,“四力”的打造缺一不可。这“四力”之间通过相互作用,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金字塔。
产品力是一个企业的根本和基础,研发力和营销力是企业的两大支柱,品牌力是一个放大器。通过研发力,从内在夯实产品力,产品才有后劲;通过营销力,从外在放大产品力,才能实现产品价值;产品力、研发力、营销力三者形成合力共同塑造产品的品牌力,进而塑造企业的品牌力。
企业有了强大的品牌力,将更好的支撑产品力,使产品力得到更高层面的提升。有了企业的品牌力,将吸引到更多优势资源打造更为强大的研发力和营销力,如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内外循环,最终形成企业稳固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很多企业内部具备这样的基础条件,外部也具备这样的机会,只是没有借力长大,而是变老了。企业长不大往往是四力分散,没形成合力,营销力没有释放产品力,研发力没有支撑产品力,品牌力没有带动营销力,归根结底就是没有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企业长老了?
企业长老了常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发展战略来说,要么企业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经营模式十年一贯制,战略跟着习惯走;要么一直出现战略摇摆,方向经常变,方案反复改。
从经营业绩来说,经营业绩多年徘徊,反复震荡,年增长率不超过10%。年年定指标,年年完不成。没有老业务的巩固发展,也没有新业务的突破成长。
从关键问题来说,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如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客户结构、人才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优化,到处学方法,但却没有变成企业自己的方法。
困惑企业发展的“坐骨神经痛”周期性、反复性发作。只用压力和激励解决问题,没用方法解决问题。企业只会做加减法,不会做乘除法。只是简单在战术上做加减法,不会在战略变革上做乘除法,反复折腾,没有质的改变。
从品牌塑造来说,品牌响亮,但是品牌老化,没有赋予品牌新内涵,听起来还是老产品、老模样。我们所说的企业变老了,就是问题没解决,还在老路上。
学会成长,方能长大
那么企业为什么长不大,却长老了?这的确值得每位企业家深思。多年的企业经验和咨询经验让我发现,企业长不大却长老了的根本原因在于变化不够,变化不及时,做事本位,不懂竞争,更不会竞争:首先企业看不到竞争对手是谁;然后是看不起竞争对手;接着是看不懂竞争对手;再接着是学不会竞争对手;最后就是赶不上竞争对手。这像是一个怪圈,企业陷入循环就无法自拔。跳出这一怪圈,就要解决问题,向高手学习,四力合一,学会成长。只有学会成长,方能长大。
是什么让C企业老去?
C企业是某集团下属的重点医药制造企业,历史悠久,一直得到集团重视,经营层也有很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有做大事的愿望和决心。从核心资源的角度来看,其产品资源优势突出,产品储备也较为丰富;生产基础较好,产品品质也比较过硬;在区域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可近年来,其销售规模一直不大,徘徊不前,盈利水平也偏低,连续五年的复合增长率甚至才1%,远远落后于行业的发展,甚至落后于一些基本条件较差企业的发展速度。
对此情况,企业很着急,也为此到处参加各种讲座,各种培训,到处学习先进的方法和模式,也到处请高人来企业坐镇,请专家来企业坐诊,却一直没有什么效果。
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呢?
通过对企业各层级员工的深度访谈和详细分析发现,主要是以下一些原因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第一,企业发展战略不清晰,没有长期的战略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没有经过深刻论证。
第二,业务定位不明确,业务模式未能掌握精髓,不能与时俱进。
第三,专业化高端人才不足,没有找到真正能统领各业务板块的领军人物。
第四,组织发展没有跟上企业发展需要,没有建立协同高效的组织运营体系。
第五,缺乏强有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系统间的配套机制不协调。
正是由于出现了以上一些问题,导致了C企业随着时间的进行,仅仅在维持生计,没有长大,却长老了。
实际上C企业的问题也是很多中小型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企业如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加以改善,只能加速企业的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