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益国际的小目标

丰益国际于2008年才首次踏入世界500强俱乐部。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其2009年的收入下滑达18%。2012年前后,随着世界粮食价格大涨,丰益国际的收入达到455亿美元的高峰,此后就徘徊不前。

丰益国际的业务聚焦在热带油、油籽和谷物、食糖这三大板块。2017年,丰益国际加工和销售了2316万吨的热带油,3330万吨的油籽谷物(含大众消费市场销售的540万吨米面油)和1190万吨食糖,销售收入分别为180亿、198亿和51亿美元。

丰益国际的利润率在一路走低,从2008年的5.3%,降到最近三年的都不超过3%。丰益国际倚重的中国市场在走向成熟,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新业务还在投入期,要想提升经营业绩,任重而道远。

不过,如果和其他粮商比较,丰益国际的利润率却是最高的,可见其发展质量不错。丰益国际师从阿丹米,也爱玩技术、开工厂,而这两个公司的利润率在世界7大粮商中都名列前茅,高过那些更偏好做贸易的粮商。

很多人以为,几大跨国粮商通过不断的并购和壮大,从而垄断世界粮油贸易,然后攫取超额利润。实际上,跨国粮商的利润率不比普通粮油企业高,一般也就几个百分点,利薄如纸。稍有不慎,犯下什么大错误,就可能永世不得翻身了。强大如邦吉者,已经经营了200年的老寿星企业,最近也有沦落到沿街喊卖之虞。

粮食利润率虽低,但业务发展稳定,所以不少粮食企业都是老寿星。ABCD四大跨国粮商,最年轻的阿丹米,也有116年的历史。而丰益国际仅用了20多年时间,就从一家小小的贸易公司,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粮油巨头之一,总资产达到370亿美元,负债率仅58.5%,而净资产更是从公司刚成立时的10万新币上升到154亿美元。这是包括郭孔丰在内的任何人都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在谈到丰益国际为何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时,郭孔丰说了这么几句话。

“从一开始,我们就非常关注棕榈油和在亚洲的农业业务。我们受益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的大幅增长,以及过去几十年亚洲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也有一支很好的队伍。我相信在我们经营的大多数国家,我们都有最好的员工。好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成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在印度、斯里兰卡、俄罗斯、乌克兰和非洲等市场的增长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些话是不是似曾相识?是的,这正是郭鹤年的成功三要素:做生意需要胆识和眼光,把人才用好,与商业伙伴长期合作共赢。

郭孔丰是真正把郭鹤年的商业智慧学到家的人。

郭孔丰在成为“粮油大王”的同时,以27亿美元身家登上全球各大富豪排行榜。他的叔叔郭鹤年的身家则是113亿美元。看来,侄儿要想赶上叔叔,还得加把劲才行。只不过,郭孔丰已不再把赚钱作为人生或企业最重要的使命。

2002年底,郭孔丰提出要“建立国际一流粮油企业”,这十个字随后被张贴在了旗下企业的醒目位置,成为丰益的发展愿景。

在当时的粮油业内人士看来,这个目标有些不切实际。自从国际粮油市场形成以来,主导国际粮油市场的都是来自欧美的综合性粮油加工贸易集团,其中ABCD四大粮商更被认为是不可挑战的霸主,尚且年轻的丰益想要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几无可能。

然而,丰益国际很快打破了ABCD的神话,成功跻身国际粮油企业前列,真正成为一家“国际一流粮油企业”。

但是在展望下一个20年时,郭孔丰却觉得有必要换一个小目标。他希望把丰益国际建设成为一家“理想的集团”。

如果说“国际一流粮油企业”主要用商业上的成功来衡量,那么“理想的集团”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公司是否对社会做了有意义的贡献,以及公司行为和公司员工是否受到了社会的尊重。

但是,丰益国际发展得太快,一些工厂缺乏足够阅历和经验的管理人员,这使得丰益国际全球数百家工厂,每年都有几起伤亡事故发生。这显然还是不够理想的。

2010年3月26日,江苏常熟某公司对益海阿克苏分公司酸化油车间的工艺进行部分改造施工。上午10时,施工人员在焊接一根通往酸化油车间的盐析油脚罐的管线时,由于管线内存有大量溶剂汽体,遇明火即刻引发起火,火焰迅速从管线内燃烧到盐析油脚罐后。当时车间内的油脚罐停机前尚存部分棉籽油油脚,致使盐析油脚罐燃烧爆炸。事故导致3人死亡,6人重伤,直接损失数百万元。24

事故原因分析有这么几条:施工人员违章操作。棉籽油生产管理混乱,经常出现违章操作,导致油脚的残溶很高。溶剂挥发出来的气体滞留在盐析的油脚罐中,浓度达到了爆炸的含量。领导安全意识淡薄。施工单位的安全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最近三年,丰益国际每年均发生5起工作场所死亡事件。以2016年为例,当年有4例发生在中国的中部区域。造成这些不幸事故是:一例是意外接触有害物质,一例是不符合操作程序,一例对牵引器安全程序的忽视,以及一例交通事故。

作为同根同脉、血浓于水的侨资企业,益海嘉里集团在创造优质、健康、安全的产品服务社会,持续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始终将履行企业社会公民责任作为一项重要使命。

2004年1月,嘉里粮油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设立了总额为5000万元人民币的“嘉里粮油中国公益基金”,并正式启动“希望工程——金龙鱼农民工子女助学项目”。

2013年2月,益海嘉里捐资3000万元,设立金龙鱼慈善公益基金会,并经民政部批准成立。

截至2016年底,益海嘉里在助学工程、救灾扶贫、复明工程等方面累计捐赠、资助了3.5亿多元。在全国捐资建设了31所益海学校(包括32个助学项目),资助了2.3万多例贫困白内障手术,在13所大学的科研院所设立奖学金……

由于在慈善公益方面的贡献,益海嘉里集团在2009年和2013年分别获得第四届、第八届“中华慈善奖”。

“真正的慈善公益不一定都是轰轰烈烈的,”郭孔丰曾经这样说过,“简单低调中同样孕育着力量。”

丰益国际的发展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如前文所所述,2016年第二季度,丰益国际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这令外界惊诧不已。在这样的危急时刻,阿丹米的首席执行官Juan Luciano站出来说,丰益国际的风险控制流程与以往并没有发生改变,这次亏损绝对是意外。

漂亮话谁都会说,阿丹米不只说了漂亮话,还把支持变成了真金白银投入的实际行动。2015年9月至今,阿丹米连连出手,大量购入丰益国际股票,铁了心的支持丰益国际。至2017年11月从吴笙福手中购买4000万股为止,阿丹米累计增持3亿股,耗资约51亿元人民币,平均每股成本3.48新币。不到两年,阿丹米在丰益国际的持股比例提高到25%,增加了约5个百分点。

2016年,阿丹米在丰益国际的股权投资上亏损了4800万美元,但这并不影响它对丰益国际的信心。全球粮食供过于求,连续5年不景气。在阿丹米看来,却是逢低吸纳的好时机。

与阿丹米对丰益国际的长期战略性持股相比,当年中粮放弃丰益的股份,令人遗憾。阿丹米在丰益国际拥有1/4的股权和一个董事席位,应该说,这不仅仅是阿丹米一个公司的投资收益的事情,还关系到美国对世界粮食市场的掌控。如果中粮像阿丹米一样保持或增持在丰益国际拥有的股份,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阿丹米的支持对丰益国际的业务拓展大有好处。一是进口美洲大豆有了稳定而可靠的来源。二是有阿丹米的协助,丰益国际更好被西方文化接纳,容易进入欧洲、美洲和澳洲的市场。三是中国与一些邻国在历史上有领土纠纷,而且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土著对华人在经济上的成功不满,对华人有排斥心理。但这些国家无一例外都与美国关系融洽,相当于阿丹米为丰益国际的利益保证做了背书。总之,与阿丹米的合作,让丰益国际在东方与西方之间左右逢源,大有裨益。

世界七大粮商兴起的历史,也是它们不断并购和全球扩张的历史。跨国公司通过并购,不断减少竞争对手,规模越来越大、势力越来越强。在数量巨大的农民和数量更为巨大的消费者之间,这些跨国公司处在细细的瓶颈位置。这不能不让人担心,在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上,它们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