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弹性应对员工流失后的生产线瓶颈

员工流失后,生产线平衡和正常运转会受到影响,现场管理人员除了向人事部提出招人要求外,也要应对员工流失后的生产线瓶颈,应用精益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从员工补充、生产安排、班组管理等方面寻找解决方案,降低甚至消除员工流失带来的消极影响和损失。

 

一旦生产线内有员工流失,必定会影响生产线平衡和正常运作,即使招聘了新员工,也必定会影响生产线的整体效率。

 

我在一家浙江电工企业实施精益生产项目时,有一天,我们在生产线做辅导,发现一条生产线竟然打破了精益连续流生产模式,半成品到处都是。

于是,我们找车间主管沟通,主管抱怨说:“上周有两个员工辞职了,人事部还没招到人。”

我问:“除了等待人事部招人,还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主管说:“没办法,只能等新员工上岗。”

 

这个回答让我觉得在这家企业推行精益生产一点都不容易,除了硬件上的精益化,管理的调度支持更重要。

坐以待毙的消极处理方式显然不是一个优秀主管的作为,但我们也不能机械化地批评主管,因为在精益生产管理的方式上,他可能还没有好的理念和方法。

 

如何通过有弹性的安排和调整,尽快弥补这种瓶颈带来的损失呢?有些班组管理人员遇到员工流失问题时,只知道向人事部要人,不懂得应用其他技巧,非常被动。熟练掌握一些处理技巧,能降低甚至消除损失。

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些有效的、常用的方法。

 

一、员工补充

员工流失后,必须尽快安排其他人到空缺工位工作,否则生产线的平衡将被打破,影响整条生产线的正常产出。

1)使用已经培训好的多能工、全能工或流动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有计划地培养多能工或全能工是很好的解决办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多能工、全能工或流动工补缺只是权宜之计,因为多能工、全能工或流动工不应该长期地固定在一个岗位上,否则他们就失去弹性支援生产线的意义了。

2)班组长、一线管理人员临时顶岗。当然,跟前面的方法一样,这种方法只是权宜之计。

3)从“超市拉”找人临时顶岗。

4)从其他班组或生产线转人或借调人手。在不影响其他班组或生产线运作的情况下,转人最好,借调是临时的。

5)递减式加人。增加临时辅助人员至瓶颈工位,促使整条生产线平衡。当某工位的员工流失后需要补充新员工时,可以根据新员工的熟练度临时多安排一些临时辅助员工至瓶颈工位,然后,根据新员工熟练度提高的情况,逐渐减少临时辅助员工的数量,直至新员工完全达到生产线平衡的要求。用这种方法时,要做好瓶颈工位增加的临时辅助员工在不同时段的数量及投入工时的计划,避免临时辅助员工失控影响整体效率,尤其不能把临时辅助员工慢慢固化成永久工位员工。

 

二、生产安排

成熟的一线管理人员应该学会弹性安排生产。

1)在瓶颈处建立蓄水池。通过标准库存管理,在员工流失后的瓶颈工序实施类似于“蓄水池”的半成品标准库存管理,弥补瓶颈工序效率落后带来的损失。

2)瓶颈工序前后错开上班时间。实现“蓄水池”功能的方法之一,可以实施错峰上班制,比如,瓶颈之前的工序员工提前一个小时上班,瓶颈工序延长上班时间,这样,在瓶颈工序与前后工序之间就可以推行“蓄水池”的生产模式。

3)产能与生产计划匹配。当员工流失后影响生产线的标准产能时,与计划管理部门协调,将生产线的产能调整至与计划相匹配。当然调整不是要永久性降低产能,而是制定一个合理的产能爬坡计划。

 

三、班组管理

1)合并班组或生产线。流失员工较多时,可以考虑合并班组,比如,三班合并成两班、两班合并成一班,或者两条线合并成一条线。

2)学习曲线管理。当新人或不熟练的员工补充到生产线时,班组长管理和激励员工缩短学习周期非常重要,此时,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将起关键作用。

3)利用其他闲余工时。班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本生产线或其他生产线人员的闲余时间。例如,水蜘蛛、物流配送人员的闲余时间;维修工、流动工的闲余时间;设备故障、保养维护时的闲余时间;产品切换时前后工位操作员的闲余时间……

 

无论用什么方法,精益生产线比一般的生产线对员工流失管理有更高的要求和规范,管理人员应该未雨绸缪,建立员工流失后生产线人员管理的系统方案,以便做出更快、更有效的应变处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