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内部创业:企业转型的重要抉择
在互联网时代,“创业”这个词变得不仅仅是一个群体的定义,而是一种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这就是“内部创业”。
内部创业适用于各类公司,大型企业尤为需要内部创业者来保持公司的创新性和灵活性。典型的内部创业者是这样一类人,他们希望干一番事业,并获得认可和经济回报,不甘于过平淡的职业经理人生活。
作为企业的一种实践,内部创业意味着以“全员经营”的方式来激励和支持内部创业者,而内部创业者通常在没有被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创新方面的活动。他们通过勇敢和持久的经营活动,将创意变成有利可图的产品或服务,因此内部创业者是公司内部的企业家,为企业的利益、为组织的目标而服务。
内部创业,也是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转型的重要抉择。
一、内部创业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高效之路
企业里如果没有广泛存在的创业精神,没有自主独立经营的组织,就会陷入旧的困境,逐渐破败。
企业为保持创新活力,在保障现有机制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激励员工进行内部创业活动,因而“内部创业”作为一个新名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所谓内部创业,是指由一些有创业意向的企业员工发起,在企业的支持下承担企业内部某些业务内容或工作项目,进行创业并与企业分享成果的创业模式。这种激励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员工的创业欲望,同时也能激发企业内部活力,改善内部分配机制,是一种员工和企业双赢的管理制度。
20世纪90年代,杜邦、IBM、德州仪器、施乐等大公司已经开始了内部创业实践。他们的成功经验启发了美国很多大企业。此后,日本松下、富士通等企业也开始推行内部创业。中国意识到这一点晚了一些,然而华为、中国电信等企业也在2000年后加入到鼓励内部创业的实践阵营中来。
从国外的谷歌、苹果、亚马逊到国内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外部收购”加“内部创业”,逐渐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标配。这类大公司的内部创业项目,在中国互联网公司里变得越来越常见。内部创业逐渐成为互联网公司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公司发展的共同体。这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和结构重组,建立学习型组织、组织架构扁平化,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中国企业不断走向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意识到内部创业是企业发展道路中的一条高效之路。
二、内部创业是一种双赢模式
公司需要向员工透出一个信息,勇于向新事物挑战的人比安于现状的人能有更好的经济回报,也更能得到公司的器重。内部创业能给这些有创业想法的人以充分授权和自己当老板的机会,从而成为内部留才的重要手段。
当前,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环境使然。另外,由于80后和90后个性化程度高,企业不能够压抑他们的创意和想法。而优秀的高管人才,追求的不只是金钱的报酬,还包括成就感、地位、实现理想的机会,因此希望拥有自主性、自由使用资源的权力。当公司的现有平台和体制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高管往往会有创业的冲动,因而会离开公司。
有别于传统的企业管理运营模式,内部创业是一种双赢模式。表面上看,内部创业好像是企业拿自己的资源成全了他人的美事。但实际上,内部创业不仅可以满足企业优秀员工想当老板的想法,使企业运作趋于安定,更可以通过制度化的授权,减轻企业负责人的工作负担,是一种可以让企业管理者及员工双赢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