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行为中,需要不时地停下来反思、回顾,以及随时的自觉,以不忘初心。
就如在商店门口顾客离开时,服务人员微笑着说“你好,再见,感谢光临”,在这个笑脸和问候里,感谢的是顾客带来的利益,还是在感谢这个人?这看似是一回事,但这么看就清楚了:对空手离开的顾客与满载而归的顾客,你的笑容和问候的心有差别吗?
显然是有的。商业本来就是求利的,人也都是自私的。但站在顾客的角度看,不仅会看清楚问题,还会发现一个新的商业伦理或商业智慧。
作为人,我们都一样,在面对对自己尊敬、感谢、欢迎、接纳、欣赏时,自然是高兴的。但是对那些从内心里根本没有尊敬、感谢、欢迎的欢迎词、感谢词,人们不仅不会感到高兴,还会觉着被打扰了,会有些厌烦。
因此,越是功利之心下的笑脸、感谢的话语越是得不到利益,即顾客的厌烦和流失。而无功利心的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中的笑脸、感谢话,自然会打动人心。也就是说,企业越是真心为顾客考虑,其实就越是会成功;越是牺牲、奉献自己(不是大公无私,而是比如为了方便顾客而晚关门一小时。虽然短期看来增加了成本,但是也许会由此赢得更多的顾客),就得到的越多。
这就如超市的起源就是采用自购自运、自选自助的运营方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就是说,顾客并不需要商家的虚情假意、冷漠勉强的服务,还不如自己安静的选购,超市只要把商品组织好、去谈更低的价格就行。
因此,聪明的企业的做法是,要么你真心实意地为顾客着想,要么你省掉虚情假意的环节,给顾客一个清净、自主、空白的环境。
用一个稍微勉强却更能触发感悟的例子来看: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和爱的表达,要么把他的担子拿过来放在自己肩上,替他分担他的痛苦、忧伤、烦恼、恐惧、失落、自卑、失恋、挫败等,要么给他一个来去自由的,没有抱怨、批评、指责、歧视,只有全心接纳的环境。
他都能从中感受到你的爱,并由衷地感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