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级招标

目前处方药是以省为单位进行第一次招标筛选。具体从目前的采购方式来看,第一次招标定价,分为五大类,各采购方式特点如下:

1、双信封招标:竞争激烈、唯低价。投标的药品生产企业须同时编制经济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经济技术标书主要是质量层次,分为原研,首仿,专利药,独家等。通过经济技术标书评审的企业方可进入商务标书评审。在商务标书评审中,同一个竞价分组按报价由低到高选择中标企业和候选中标企业,对竞标价格明显偏低、可能存在质量和供应风险的药品,不予中标。比如以下两个药品的中标结果和质量层次如下:

通用名

剂型

规格

单位

系数

质量层次

中标价

制剂价格

法罗培南

片剂

0.15g

9

GMP

115.87

12.87

法罗培南

片剂

0.1g

12

GMP

123.62

10.30

法罗培南

片剂

0.2g

6

国家科学技术奖

64.52

10.75

法罗培南

片剂

0.2g

12

国家科学技术奖

129.05

10.75

噻托溴铵

粉吸入剂

18ug

10

GMP

81

8.1

噻托溴铵

粉雾剂

18ug

6

GMP

49.5

8.25

噻托溴铵

粉吸入剂

18ug(含药粉吸入器)

10

GMP

92

9.2

噻托溴铵

粉吸入剂

18ug

10

专利

145.72

14.57

噻托溴铵

粉吸入剂

18ug(含药粉吸入器)

10

专利

166.52

16.65

结合规格及质量层次来看,专利和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药品明显价格偏高,在招标中会优先考虑。在处方药的零售市场中,一旦在某个省份中标了,随着高端医院的处方拉动,零售市场一定会有不错的市场表现。

2、挂网采购:柔性采购、销售“破网”。以2010年成立的重庆市药交所为先河进行的挂网试点,交易主体实行会员制,会员包括卖方会员——医药生产药企,药品流通环节的配送公司,买方会员——使用药品的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按照“质量优先、价格合理、量价结合、规范配送、限时结算”的基本思路,实行电子挂牌交易。卖方和买方会员在重庆药品交易所电子交易平台签订电子购销合同,共同选定配送企业完成配送交收。卖方会员和买方会议可以随时议价,药交所也可以随时进行挂网价(中标价)的动态调整。药交所创立的宗旨是“旨在探索完善医药流通体制,减少医药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交易成本,抑制药价虚高;完善监管手段,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形成合理价格,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从价格动态调整的时效性来讲,药交所非常快,快的让很多药企无喘息的机会,公布之日起,要么接受降价,要么退市,中间可以缓冲的时间大多数都是48小时以内。随着全国中标价格的透明化程度越来越高,重庆市药交所价格动态调整的快速反应能力的作用就非常明确的显现了出来。一个价格再高的药品,经过多次的、反复的、不定期的价格调整,一定能够让你快速的降低到全国最低价的水平。

继重庆市药交所之后,广东省也开始进行挂网,并且与带量采购和二次议价融合在一起,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进行一次价格的动态调整,可谓组合拳出击来降低药品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处方药的中标价不统一,对于处方药的零售而言,一定要把零售价维护在一个相对合理的空间,不能忽高忽低,价格的相对稳定性能够给患者一定的安全感和品牌信赖度。

3、国家谈判:国家意志、以价换量。国家层面出面和外资企业进行谈判,在2017年4月14日人社部发布的《2017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谈判范围》中,44个药品入选,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药品的平均降幅达到44%,最高的达到70%,以注射曲妥珠单抗,商品名赫赛汀,是由跨国药企罗氏生产的药品,一支的零售价格就高达2万多元。而在一个治疗周期里,患者至少要注射14支。经过谈判,每支药品支付标准降到7600元,降幅近七成。对于国家谈判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地方政府需要配合纳入医保目录,不同省份纳入目录的时间早晚不统一。对于这类药品,视情况是否拓展零售市场,价格高的药品则走高端市场,并不适合做零售市场。

4、定点生产和特殊药品:保障短缺药供应。由国家招标定点生产、议价采购。毒麻、精神类药品,确保公开透明的原则。由于在处方药的零售中,定点生产和特殊药品所占比重太小,不做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