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不成功的医药企业,都有组织问题,只是轻重不同而已。混乱的组织带来混乱的管理,功能缺失的组织也带来战略的缺失。中国一半以上的医药企业受困于组织架构带来的管理问题。
组织跟随战略,没有组织保障的战略落不了地,我们习惯于业务跟随组织,不太习惯于组织保障战略。组织保障战略,也就是说企业要改变什么,发展什么,就要在组织中结构中体现什么。我经常会说,组织结构要体现战略发展的需要,而且这种体现要从上到下,从董事会开始。许多企业组织架构没有体现战略需要,更谈不上保障。如此,战略如何落地?
公司上市后企业获得了很多好处,从资本市场上可以融资,品牌更加强大,公信力提升,可以与客户更好地合作。其实还有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层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规范化、正规化方面受益最大。
比如,上市公司的决策中,董事会层面的专业委员会,包括战略投资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绩效委员会就在专业上给予企业很大支持。国外和香港上市公司就更规范,在董事会前先开专业委员会会议,并要求一年不得少于2次,国内的虽然还不尽人意,但在许多重大决策如投资、关联交易等方面的管理也日趋完善。如果没有这样的治理要求,没有这样的机构,还是靠老板决策办事,就风险很大。
现在很多企业的组织问题很大,常常把功能模块和管理分工混为一谈,因人设置,因事设置痕迹严重,管理界限不清、管理责任不清,孰不知会带来组织失效的严重后果。不仅仅是低效率,而是失去管理效率。许多企业把组织架构和工作分工混为一谈,一看组织架构就发现架构不清,许多机构设置和管理分工交叉,比如架构应体现组织中的部门/职能,而管理分工则要体现管理人员的分管范畴。
但是,企业把这些混在一起不算,还多很多线条,纵横交错,从上到下没有个章法,结构混乱。要么副总数量不够,分管工作跨度极大,要么副总太多,累得累死,闲的闲死。不仅如此,还冷不丁出现几个从未看见过的职务,你说这样的组织能实现战略,员工能干好才怪呢。这并不是只有小企业才有的现象,甚至在大企业也同样存在,如不改进,问题多多。
战略管理一定体现于组织之中,需要建好三大体系。
三大体系即战略发展体系、业务发展体系、职能管理体系。发展体系要健全战略管理平台、投资管理平台、品牌管理平台、公共事务平台。业务体系健全营销管理平台、研发管理平台、生产管理平台等,管理体系中有财务管理平台、人力资源平台等。
平台就是要发挥管理系统对战略的支撑作用,不是点,而是面。有的企业研发弱,如果要强化研发就得成立新的研究机构,新老机构管理上可以统一,但业务上必须分开。如果希望并购整合,就应该有专门的并购投资部门,几个人兼职做做,效果一定不佳。如果要开展新业务模式,就建立新业务体系,探索尝试做做肯定也不会理想。
有的企业营销组织架构中问题最大,营销副总成了最大业务人员,管理跨度之大令人唏嘘,大区经理形同虚设,重要职能部门如市场部、销售管理部、政府事务部都发挥不了作用。这样的架构如何发挥得了作用,又怎能提高业绩呢?在构建营销三大体系的章节中,我对此重点做了论述,希望大家读读,避免犯那样的错误。
组织架构可以不要一步到位,可以有过渡期。在过渡期,需要强调功能发挥,比如这个企业要多元化发展,实现新的产业布局,那就需要设置产业研究部,即使不设也应该把产业研究职能放进战略管理部中,待发展到必须具备的时候就成立。如政府事务部,开始可以由市场部或总裁办行使工作,但在政策主导的今天,恐怕就得独立了。
许多企业缺乏两个最重要的部门,一是战略管理部,管方向。负责战略研究、新业务拓展,及发展事务的管理和对接,在过渡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检查落实许多工作。一个是运营管理部,管效率,对战略计划的实施进行沟通协调。这些工作都交给总裁办,他们干不了,督办还行,总裁办不是全能办。
组织不行,什么好战略都白搭。新战略需要建立新的组织保障模式。再看毛主席建军思想的文章,我有个感悟:解放军建军走了很多弯路,但最后找到了两个法宝,“党指挥枪,把支部建在连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