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经济思想主张百姓均平,反对一个阶层垄断政权。进一步说,中国政治经济思想一直强烈地反对“以资为本”,主张“以人为本”。一方面强调商人和商业对社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反对商人或资本垄断国家利益。
市场上,研究西方商业和商人的书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其目的是引进西方商业理念及商业文明,似乎没有西方的商业理念一个人就不会成为一位现代商人,没有西方的政商关系中国就建不起和谐的商业社会。事实上,无论从产生还是从发展上来说,中国商人和西方商人完全不同。
西方,商人阶层形成的转折点是在10世纪。那时,流浪商人在城镇外围定居下来,因为他们不可能进入教会城镇内部,那是教士和贵族统治的地方。
进入12世纪,随着商人在城镇不断聚集,很快吸引了各种工匠的到来。手工业者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联合起来对付封建势力的侵犯,防止逃入城市的农奴竞争,自发建立起了自己的组织——行业协会——具有独立意识的商人阶层逐步形成了。
为了自己的利益,欧洲商人可以操纵国家政治,甚至不惜同封建贵族开战。
而中国商人成长的历史与此迥然不同,他们与政治相辅相成,甚至“商人”这个词本身也与商朝统治者阶层联系在一起。历史上商朝统治区域远远超过夏代,青铜铸造、玉器、漆器、建筑、丝麻纺织品等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当时社会分工更加细致,城市、交通条件大大改善,商朝人与周边各国及边疆族群的交通贸易日益发达。商品交换活动发展到一定水平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贝是商代货币,以朋为单位。商亡后,有些商人被剥夺了田宅,处于周人监管之下。这些人何以为生呢?在“殷人重贾”的风气下,经商便成了许多人的选择——“商人”也成了从事买卖者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