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万为一,一实万分。万一各正,小大有定”。这里也是个难点,涉及到一与万、万与一的关系。我们看前面“圣学”章讲到了“一为要”,学修圣人之道的要点为一。这个一,对道家来说就是道,对儒家来说是性,对佛家来说是真如、佛性。在基督教里面,上帝就是一,伊斯兰教认为真主是唯一的,不能有二主。这些不同的教门,都有各自的说法来表达这个一。一就是本体,但是,如果我们要在具体的事物之外,去找一个造物的本体,能找得到吗?当然找不到。
本体是不生不灭、如如不动的,但是,我们如果想要认识这个本体,念头一动,就产生了阴、阳的对立变化。再把这阴阳二气的变化详加理会,就会找到物质世界的五种基本特性,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特性再相互生克制化,我们的认识也就逐渐细化,意识中就产生了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
但是,“是万为一”,万事万物,都是从本体,从这个“一”中显现出来的,是我们的意识勉强分别出来的。“一实万分”,这个本体是体现在万事万物之中的,无论哪一个具体的事物,都能完全体现这个唯一的本体。
我们还是回归到自心上来体会这个“一”和“万”的关系。“一”究竟在哪里呢?如果通过外界事物来体会,还是隔了一层,一定要从自身去体会才亲切。怎样来体会呢?比如我们的五脏六腑,我们的八万四千个毛孔,我们身体上的各个系统、细胞,就是万。那么一呢?我们身体的这些东西,都是受哪个指挥的呢?虽然手脚不一样,身体的各个器官不一样,但是任何一处受伤,有一点疼痛,全身都同时感受到了。能感受、能指挥的这个东西,就是一。“是万为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变化,也都是由精神来指挥、体会后产生的作用。同样,在精神内部也是如此,一念和万念的关系也是如此。所谓的一,在我们精神内部来说,就是精神的本体、本来,万就是从这个精神本体中不断产生的各种念头。我们要想认识这个本体,如果不从念头上认识,离开了念头,你就找不到这个本体。一旦你开始找,念头产生了,就变成万了。“一和万”的关系,我们要翻来覆去地体会。
前面我举的那个朋友,他最后说“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也还是在体会这个“一和万”的关系。百花丛中过,就是万啊!在百花丛中过而不沾身,这个东西就是一嘛。这个一,能够感受到百花丛丛,但外界纷乱的变化都对这个一本身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它不会因为念头多了,精神的本体就增加了一点;也不会因为念头少了,这个精神的本体就减少了一点。这个“一和万”,就是要从当下的念头中去体会。万事万物万法,都是在我们当下一念中产生的。
所以周子又说:“万一各正,小大有定”。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万和一”的关系,对这个“万和一”,一定要有正知正见,要有清晰明了的认识。这样一来,我们面对万事万物,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事务,才会找到有条不紊的处理方法。心眼明亮了之后,就能够“公”,就能够“和”。那么“万一各正,小大有定”,也就是本来如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