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系建设设计时困难重重、阻力重重,但与执行相比,其难度真算不了什么。人们常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设计难,执行更难”道理与此相同。
执行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老板难过放权关;二是主管难过担当关;三是员工难过绩效关。反过来讲,老板敢放权、主管敢担当、员工敢作为,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对于所有困难,按照管理体系要求执行、坚决执行、持续执行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对此,我无法提供理论指导,只能提供案例借鉴。
(1)越级上报先处罚。
黑龙江有家商贸企业,管理体系运行之初,董事长先拿越级上报的常务副总开刀,先是抓住其越级上报一事通报批评,并扣当月绩效得分,随后又查出其对同级副总报销签字把关不严(甲地出差却出现了乙地路桥费),分别给予千元罚款和报销总额十倍处罚。这两件事在干部员工中引起巨大的反响,极好地宣誓了老板执行制度的决心和勇气。不到半年时间,董事长和总经理兄弟二人在常规事务上就“无字可签”或者“无事可做”了。各级主管层层效仿,凡是下级员工应该负责的事情越级上报先扣当月绩效得分,再给解决方案。一段时间后,企业员工自己解决问题蔚然成风。
十年过去了,这家企业不但主业业绩逐年递增,而且在多种经营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远离企业不签字。
河南有家化工企业,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之后,老板毅然决然退出日常管理,试行之初就全权委托“管理三人组”(行政、生产、营销三个系统负责人)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与三人签订年度目标责任承诺书(三人再分别与各自下属签字责任书)。摆脱企业日常琐事之后,老板有时间了解市场、参加行业交流、专注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当然也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令同行羡慕不已。
五年过去了,老板身体更健康,企业发展更稳健,当初的三人组已经产生出一名合格的总经理,五年前刚刚毕业、在项目组担任秘书的小姑娘也成长为企业的综合部长。
(3)一开始就立好规矩。
宁波有家新公司,在企业成立之初,先建管理体系,后组建团队,再拓展市场,四年时间过去了,企业的触角先国内再国外,已经伸向东南亚、南美和中东。四年时间从零起步,而今营业额已经突破亿元关口。
老板坚持先立规矩后办事原则,充分授权所有岗位员工按制度执行、按流程操作、按标准处理,建立了“所有员工都是自己工作的主管”的良好企业文化,极大地释放了员工活力。
(4)不该签的字坚决不签。
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试运行老板是关键,凡是老板带头执行、态度坚决的,开场一定顺利,长期执行,效果都不错。而最能够体现老板态度和决心的,就是“不该签的字,坚决不签”。
有家企业在体系设计阶段,很多干部员工都对老板能否改变持怀疑态度,有的甚至和项目专家打赌(认为专家不可能改变老板)。体系运行还没有开始,没想到老板提前入场,几次拒绝常务副总的签字申请。此事一传开,在企业几乎造成了轰动效应,效果极好,干部员工纷纷向专家表示:老板真的变了!
大家都知道改变观点难,改变习惯更难,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对任何一家企业都是全新的变革,向习惯做斗争、向传统说再见,绝不是两三天见效的事情,需要企业全员齐心协力,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收到成效。经验告诉我们,最难熬的时间就是开始的半年,万事开头难,能够坚持半年,再坚持半年,我相信绝大多数员工就能从管理体系运行的好处中习惯新的体系、新的制度、新的流程、新的标准。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特别是集体的习惯会推动每一位成员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