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运边界和成本逻辑上,实体和电商有很大的结构差。即使今天电商运营的成本越来越高,但总营运逻辑仍有更大的效率空间,最为要命的是销售网络效应的差异。
我们用简单的逻辑假设来简单举例说明,假设每个层级获取30%(20%费用,10%的净利)的毛利加层,从厂家到终端,价值链如表5-1所示:
表5-1从厂家到终端价值链
电商模式 | |||||
100元出厂价 | 电商企业130元 | →152.1元 消费者 | |||
仓储费、物流配送费(消费者买单) 人工费、电商平台抽成、平台推广费 | 税费、物流费 | ||||
传统经销模式 | |||||
100元出厂价 | 130元→ | 169元→ | 219.7元→ | 285.61元→ | →334.16元 |
代理商 | 一级经销商 | 二级经销商 | 零售商 | 消费者 | |
人事费 房租 仓储费 营销费 税费 一次物流费 其他管理费 | 人事费 房租 仓储费 营销费 税费 二次物流费 其他管理费 | 人事费 房租 仓储费 营销费 终端通道费 税费 N次物流费 其他管理费 | 人事费 房租 营销费 物流费 税费 其他管理费 | 税费 |
从表5-1可见,传统模式有本能的加价逻辑。目前多数线下零售商的商品价格事实上是上游价值链累计的成本传导,所以到终端不可能低!即使有些类别是便宜的,但不能改变品群高价的本质!并且在各个费用项目环节,效率提升空间弱小。
与电商相比,传统模式下多层级的人工费、营销费、房租为主体的费用,转移为电商模式下高人工费、电商平台抽成及平台推广费。具体额度高低我们不说,电商模式有巨幅浪费的情况,但更有次幂收益增长的可能,网络激发的差异是两种模式最大的不同。从全社会生态及总量来看,电商巨龙+蚁群对实体大象,蚁群死的多,繁生的却更多,在吸附消费者的效率上更是差别巨大!
对“双十一”来说,假设线下也敢五折,也敢与线上同价,一个商品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中所经历的成本,总需要有人买单,不同模式下,生存状况显而易见!所以看到“双十一”很多线下企业为人头攒动而高兴,我却怎么兴奋不起来。寅吃卯粮、特卖过多,除了当搬运工,我们还能做什么!当然,不抢,更惨。创造了多少最后利润才是本真!所以,不谈精益营运和商品实质,模式不变、层级不变、供应链总成本不降,实体模式仍然难以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