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一年一度的西普会在海南博鳌举办。在此次大会上,诸多大药企和医药相关企业都宣布了自己的新战略和新计划。在智慧药店领域,一向比较活跃的百洋医药集团不仅承包了首日晚宴的主题,同时还带来了“一城三店”的重要计划。
8月12日晚间,百洋医药集团与云南健之佳、四川德仁堂、重庆万和等14家连锁药店联合签约,就易复诊第三方处方共享平台与智慧药店整体解决方案达成合作。这是继2018年6月16家全国主流连锁药店签约之后的第二批次集中签约。
动脉网记者了解到百洋医药集团会在全国不同城市分别选择三家连锁药店打造样板工程,推动中国的药品营销进入智慧化阶段,催生10亿级“效率与规模并举”的新型智慧药店。
1.用“一城三店”催生10亿级智慧药店
在医药零售领域,过去依托高毛利单品维持高利润的传统药房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其整体营收很难有新的突破。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以慢病药店、DTP药店为代表的专业药店试图从追求高毛利转向扩容营收,通过稳定的客流、慢病服务、健康管理等方式来提升门店的销售额。
然而,随着特药、处方药越来越多地流入零售终端,正在进行模式探索的专业药店也面临着转型的巨大挑战,如何给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成为难点,主要问题集中在药事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够,药店硬件设施需要更新迭代,以及信息化水平较低。
只有升级成为智慧药店,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在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的眼里,现有药房的问题已经不再是解决单点问题,而是需要一个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百洋医药集团拥有IBM Watson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独家代理权,并与甲骨文(Oracle)签约,共同打造了“百洋明镜营销云”,用于解决医药企业在产品销量、运营效率及医患全渠道沟通等方面的痛点。同时,百洋医药集团还拥有数千名营销人员,与药店一同进行线下引流和患者教育,加上已经在广西梧州跑通模式的易复诊第三方处方共享平台帮助实体药店实现网售处方药。以背后诸多产品为基础,百洋医药集团把单一产品合成一组产品,形成为药店提供的智慧药店解决方案。
为加速打造智慧药店样板工程,百洋医药集团在2018年西普会上正式发布“一城三店”计划,通过门店面积、门店位置、客流情况、周边医疗资源、门店诊所资质等全方位标准,在全国不同城市分别选择三家分属于不同品牌的连锁药店,共同打造一批更具专业服务能力的智慧药店。
动脉网记者了解到百洋医药集团已与30家主流连锁药店达成战略合作,合作范围覆盖全国30余个省200多个地级市,将共同推进智慧药店的打造。付钢在签约时表示:“易复诊与智慧药店解决方案正在逐步完成全国性布局,我们将协同政府、医院、连锁药店共同推动零售终端营销方式的转变,快速打造一批营收规模达到10亿级的智慧药店。”
2.赋能传统药店,百洋医药集团提供四大能力
在传统连锁药店快速扩张的同时,专业化程度不足、连锁管理经验缺失、产品同质化严重、患者需要有效管理、信息系统陈旧等问题将对其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制约,非科技驱动的传统药店将很难适应时代的需求。
故此,在赋能传统药店方面,百洋医药集团提出通过智慧化服务让医药零售终端变得不可替代,通过完整的集成性营销方案降低药店运营成本、提升效率,有效整合产业资源,提供整体服务和解决方案。
据了解,百洋智慧药店将赋予传统药店四大服务能力:
(1)承接外延处方能力,通过易复诊与医院HIS系统的对接,将医院的外延处方引流到药店,并在引流过程中规范审核流程,多方联合监控实现合理用药,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可溯源的药事服务。同时,药店通过易复诊将医疗服务延伸到诊前咨询和诊后管理环节,提供院外慢病续方、动态虚拟库存、特药处方药的直供等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
(2)智能医疗服务能力,百洋智慧药店整体解决方案将世界领先的各类人工智能工具引入药店,设立“Watson智能医生工作室”等服务中心,辅助药店医师为患者提供权威、规范化、个体化的肿瘤治疗第二意见,免去患者四处奔波多方求证之苦;
(3)健康体验服务能力,智慧药店可为患者提供健康体验服务,在舒适的体验区内,指导消费者使用和维护产品,并提供健康数据作为使用后的评估,帮助消费者正确使用产品并了解使用效果;
(4)运营效率提升能力,通过百洋明镜营销云将客户标签化、过程数据化和反馈及时化,帮助连锁药店全方位了解和管理客户,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方案。
3.智慧药店将助力医药产业快速迭代
政策永远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18年7月10日,《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正式提出,在“患者用药服务更放心”的目标下,二级以上医院要加强药学部门信息化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推进“智慧药房”建设,实现处方系统与药房配药系统无缝对接,方便群众及时取药。
由此看来,国家也在有意识地推进智慧药店,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满足处方外流的市场需求,以及应对数字化趋势的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处方外流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根据IMS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医药市场总规模达到12620亿元,其中处方药和OTC药品销售额分别占85%和15%。而77%的处方药销售都停留在医院内,只有23%的处方流出到药店和商超等院外渠道。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处方院外化比例远远高于中国,2016年日本的处方药院外配药比约71.7%,美国的处方药院外配药比在2015年就超过83%。
在“医药分家”、处方外流等外部环境驱动下,零售药店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零售药店拥有药品和药事服务的基础且覆盖率较高等优势,成为承接处方外流的重要载体。
与此同时,零售药店面临很大的挑战。随着上市公司、产业资本及区域药店龙头企业快速“跑马圈地”,联合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药品零售端的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剧,连锁药店需要拥有更专业的药事服务、高效的信息系统,以及资源整合等能力,才能生存并扩大渠道影响力。
未来,缺乏专业化核心竞争力及无法聚焦患者需求并提供附加服务的药店将会被淘汰。
在政策、市场和技术的驱动下,只有智能型药店拥有更高的“天花板”。
在中国,新型医疗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任何产业走向成熟,必然以信息化水平成熟作为重要前提。而要实现医疗信息化,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百洋智能科技率先实现了软件SaaS化、HIS院外化、决策智能化;为助力医院挖掘潜力,提质增效,更创新地提供智能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包含百洋智能影像解决方案、百洋智能检测解决方案……
付钢指出三个重要变化:一是新型医疗信息化的必要性,它任何一个产业走向成熟,必然是以信息化水平提高为前提,不然产业不可能走向成熟;二是党的“十九大”强化了“三医联动”的顶层设计,成立了国家医疗保障局,通过来管理成本,管理采购,但是要实现“三医联动”,必须借助第三方信息平台,最终实现医院认真看病,药店负责专业卖药,医保负责成本支付;三是渠道格局的变化,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全国采购的方案要用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取代70%的原研药,用一致性评价产品进入招标市场竞价,仿制药大厂的价格体系很难守得住。故此,2018年将成为药品分类营销的发展元年,无论是专利药还是非专利药都需要在零售端寻找新的营销模式。
随着政策开放,所有连锁药店都将有机会网售处方药,但必须保证满足处方的真实性、物流配送的安全性、信息完整可追溯三个条件,处方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未来网售处方药的主要场景是实体医院处方线上实现的网订店取、网订店送。
付钢说:“科技技术的发展将帮助药店拥有三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数字化营销能力、品类协同的能力、服务升级的能力。只有具备这三方面能力才是一家智慧型药店,才能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