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评价方法的使用范围
所有项目的经济评价都是基于资金时间价值这一原理,因此本方法具有较宽的适用面,可用于各行各业的建设项目,如工业、农业、林业、交通运输、教育、卫生、房地产开发等大行业。同样,各大行业内的小行业也可以用此方法进行经济评价。
本方法对不同投资主体在使用上没有限制。市场经济发展到目前,投资主体已经拓展为政府、国企、民企、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等多种主体,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
(二)经济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有无对比”原则:“有无对比”是指“有项目”相对于“无项目”的对比分析。“无项目”状态指不对该项目进行投资时,在计算期内,与项目有关的资产、费用与收益的预计发展情况;“有项目”状态指对该项目进行投资后,在计算期内,资产、费用与收益的预计情况。“有无对比”求出项目的增量效益,排除了项目实施以前各种条件的影响,突出项目活动的效果。“有项目”与“无项目”两种情况下,效益和费用的计算范围、计算期应保持一致,这样才具有可比性。
效益与费用计算口径对应一致的原则。将效益与费用限定在同一个范围内,才有可能进行比较,计算的净效益才是项目投入的真实回报。
收益与风险权衡的原则。投资人关心的是效益指标,但是对于可能给项目带来风险的因素考虑得不全面,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估计不足,结果往往有可能使项目失败。收益与风险权衡的原则提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仅要看到效益,还要关注风险,权衡得失利弊后再行决策。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原则。经济评价的本质就是要对拟建项目在整个计算期的经济活动,通过效益与费用的计算,对项目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比较。一般来说,项目经济评价要求尽量采用定量指标,但对一些不能量化的经济因素,不能直接进行数量分析,对此要求进行定性分析,并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动态分析是指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对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分析。静态分析是指不对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分析。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是折现,所以分析评价要以折现(动态)指标为主。非折现(静态)指标与一般的财务和经济指标内涵基本相同,比较直观,但只能作为辅助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