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

参考文献

[1]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M].魏平,译.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

[2]孙鹤翎.松下幸之助经营管理·识才用人·做人做事领导智慧全集[M]. 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8.

[3] 汤姆·彼得斯.重新想象[M].郭新利,向妮,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4] 张云初,曹东林,王清,编著.新企业文化运动[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5] 刘光明.新编企业文化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6] 弗拉姆利奥特.增长的痛苦:通过规范管理战胜企业增长中的危机[M].李剑峰,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7] 约翰·P·科特,詹姆斯·L·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李晓涛,曾中,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8] 约翰·科特,丹·科恩.变革之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9] 赵强.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10] 罗争玉.企业的文化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11] 罗天文.沟通需要氛围[J].北京:中外企业文化,2010(01).

[12] 安德鲁·J·杜柏林.管理学精要(第六版)[M].胡左浩,陈莹,袁媛,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13]彼得·德鲁克.员工职业化的6堂必修课[M].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公司,2010.

[14] 张凌云.企业内跨部门沟通的障碍及原因分析[J].武汉:《当代经济》,2007(01).

[15]彼得·德鲁克.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6] 马云.目前世界不缺钱缺失企业家价值观和梦想[EB/OL].2009-09-26. http://news.hexun.com/2009-09-26/121220230.html.

[17] 保罗·汉普,托马斯·斯图尔特.变革当趁好时光——专访IBM公司CEO彭明盛[J].北京:《哈佛商业评论》2005(1).

[18]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9] 崔佳颖.从惠普文化看企业有效沟通.[J].北京: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1).

[20]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GE的沟通机制在企业中的作用[EB/OL].2004-03-17.http://www.chinahrd.net/management-planning/birds-eye-view/2004/0317/148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