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把《易经》的结构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很多初次接触《易经》的朋友,拿到书就像看天书一样,一会儿是爻辞、象辞,一会儿又是卦辞、彖辞,一会儿又是说卦、序卦等,不晓得咋个看,相互间的意义也搞不懂。这本书拿到后,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说明,还真是不容易下手。
我们首先要明白,一般说的《易经》,都是指的《周易》,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指的是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卦画是什么呢?比如我们《乾》卦有六爻,整个六爻所形成的这个图案就是卦画。所谓的卦画,就是像画一样挂在墙上,让大家观察这个画象,把玩其中的言辞。宋代的易学大师邵雍自己年轻学《易经》的时候,就到百源山上建了一个茅庐,然后把八八六十四卦全部画在墙上,成天坐在那里“观象玩辞”,通过观摩每一个卦象,来体会每一个卦辞的道理。所以,卦画是《易经》所形成的、能为人们所用的基本单元。
有了卦画,肯定也有卦名,这个“乾”就是它的卦名。《乾》《坤》《屯》《蒙》《需》《讼》《师》等等,这些都是卦名,看起很简单,但每个卦名背后,都还是有其深义,以后我们学到具体每一卦的精神时,再细加分析。
下面我们说说卦辞。每个卦出来后,都有卦辞,我们就以《乾》卦为例。这个“乾”,就是卦名,六根杠杠就是卦画,下面“元亨利贞”四个字,就是卦辞。卦辞就是这个卦所体现的内容,“元亨利贞”就是《乾》卦所体现的基本内容,过去也叫做“《乾》卦四德”,它所代表的意思我们以后再说。这些古卦辞都是上古时期留下来的内容,孔夫子也不知道是谁写的。后来有些说法,说是周文王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后来周公又在此基础上作了卦辞。其实,这种说法准确不准确还是很难说。《易经》既然产生了八卦,那么六十四重卦及其卦辞也应该同时产生,因为这是一个整体。不然的话,单八卦只是符号基础,没有什么用处。真正起作用的是重卦,两两相重变成六十四卦,才有具体的意思。
我们再看《乾》卦的下面:“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初九、九二,都是阳爻的标法,因为“九”为阳数之极。如果是初六、六二,就是指阴爻,六为阴数之中,所以代表阴爻。《乾》卦九二后面的内容,“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就是爻辞,是对这一爻的解释。为什么这一爻处在这个位置上?这个位置会有什么特点和结果呢?是吉是凶?会产生哪些变化?都是通过爻辞表现出来的。那么爻辞是怎么来的呢?它来源于卦象。《系辞》第一章里面就有具体的说法,我们留待以后讲。我们现在只是说《易经》的基本结构,上面说的就是“经”的部分。
凡命名为“经”,都是最古老、最本源、最具有真理性的典籍。过去说“离经一字,即同魔说”,对于经,后人是不能够随便改动一个字的,改了就等同于魔鬼在说话。后来有些所谓的这样大师、那样大师,说他的话是字字金玉良言,不能更改,不能变动,那是不对的。因为只有“经”才能够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