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铺货率并非一定要多而全,有效性才最关键。
曾经应邀去考察一个市场,当地区域经理说自己的铺货率不错,1500家终端,自己已经占领800家终端。
在市场走访中发现,铺货率是不错,每个区域都有,稀稀拉拉的,就是没有相对集中的铺货率,而且铺货网点相对都是跟随性终端,缺失真正为产品动销起推荐带头作用的领袖型终端。
许多酒企喜欢强调产品的铺货率和面市率,认为高铺货率是终端成功的保证。但现实中,销售人员为了铺货率总是选择容易搞定的客户先铺货,结果导致有效终端进不去,无效终端到处是,产品在不断铺货过程中,由于动销困难与缓慢,导致越铺越难,最后夭折。
也有许多酒企只抓重点终端,反对高铺货率,认为这样做不经济,运作成本太高。结果在应该放开铺货率时没有放开,丧失了市场扩大的机会,销量越做越少,最后在竞品挤压下慢慢失去市场。
那么该如何正确看待铺货率呢?该如何处理好铺货作业中的几个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