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王石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了一篇名为《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答网友56)》的博文。在该博文中,王石如此回应网友就万科捐款偏少的置疑:“万科捐出的200万是合适的。在中国这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慈善成为负担。”并表示自己主要的关注点在地震波及严重的成都万科小区的住宅耐震情况上面。
点评:在全民悲痛的异常局势下,一个理性者站在一家企业经营管理者角度的言论难免刺耳,让大家听起来不舒服,是故一石激起千层浪,铺天盖地的漫骂由此席卷而来。
综合来看,大家就这篇博文的批判焦点主要集中在这么三个方面。
其一,常态论:在整个国家都处在了非常态,需要举国之力抗震救灾的时候,王石竟说“常态”?!王石的冷静便由此变成了冷漠与无情。这或许多少和王石未能及时了解这次大地震的破坏性有关系。
但这却给我们提了两个方面的醒:一是在一起重大或巨大的社会责任事件面前,最好是先了解清楚情况再说话,而不是因为率性的信口开河而祸从口出、惹火烧身;二是企业领导人及其高管要管好自己的嘴,最好想清楚再说话,否则不但会毁了自己的一世英明,还会对自己的企业造成莫大的伤害。
其二,负担论:2007年万科销售额排名内地房地产企业第一,超过523亿元,净利润超过48亿元,此次捐赠的善款也就是其上一年度净利润的万分之四,也就是其在深圳的一套房子。在地震后的善举行为中多少老百姓都捐出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捐出了全家一周、一个月的吃肉的钱,偌大的万科捐了200万,其掌门人竟然提出了“负担论”?!自然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这是在提醒我们:
一、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一个企业在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的时候,出多少钱尽多少力,应尽量与自己行业的形象、企业的声誉及身价相匹配。
二、因为各方面原因,如果你钱和力都出得不多,与公众的期望值存在比较大的落差,可以适当宣传,但因缺乏足够的显摆资本就不要过度宣传,也尽量不要找理由来搪塞与辩解,因为那会变成“狡辩”,触动公众敏感时期的敏感神经。
其三,10元论:地产从业者向来以高薪示人,在有老者捐出了自己的养老钱和棺材本,有街头的乞者捐了105元、300元的对照下,一个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竟然要求自己的员工捐款以10元为限,自是难以让公众接受。
这也提醒了我们这么一点:公众尊重有能力有才干的领导者,更佩服的却是有良心的企业主。这种良心也不仅是对股东对员工的,还要在需要你表现的时候,对自己的其他利益关联者、对国家、对社会体现出相应的责任与良心。
正是以上的一番言论,让王石及其万科在随后的日子里,遭遇到了来自里里外外的莫大压力。就内来讲,许多的员工实际上都捐了上千的善款,因此,“听到王石的话,心里觉得很难过。”就外来讲,巨大的舆论压力与负面影响,沉重得直接就让王石及其万科的董事们坐不住了,很快就催生出了王石的道歉和万科追加1亿元资金参与灾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