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知识工作者的自我意识将进一步被唤醒和强化。工业化以来人们被训练出来的服从意识、唯命是从或不爱动脑子的习惯,将会重新面临挑战。
企业要做的是坚守“共创、共享、共有”的组织原则,炸开企业的金字塔尖,让更多的知识员工参与到长期价值分享,以及企业的战略决策过程中。
历史上,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贡献是逐步被认可的。一开始,员工仅仅能获得计时工资,然后拿到和工作量相关的计件工资,再以后获得奖金、佣金,最后获得期权、股权和分红。
知识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是不可以简单量化的,也就难以通过计件工资、奖金等来激励其工作。只有通过工作来激励其工作,让他们愿意把这件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拥有对这件事情负责到底的责任心。
这就需要员工“共有”这家企业,让他们拥有和创始人一起创业的地位,分享创业过程中的创业红利,即成就和成就感。
从另一个角度讲,工业化初期,像福特这样的知识工作者很容易成为创业家,一旦成功,就可以让很多人——绝大多数是体力劳动者,为他工作。现在的知识工作者都拥有专业化知识,创业的老板只有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创业伙伴、事业上的同僚,甚至是为他们服务,他们才愿意和你一起工作。
企业老板和知识员工组织到一起,为客户作贡献,是当今企业存续的唯一道路。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企业将会逐渐平台化。企业中的专业职能部门,那些支持性的业务、服务性的职能,会被企业内部的互联网平台所取代,剩下的只是那些功能性团队在发挥作用。功能性团队会直接面对顾客,所以激励和约束将直接由市场传递过来。如《华为基本法》所说,要让每个员工能够处在无依赖的市场竞争压力之中。
到了那个时候,企业一定会去KPI,一定会去中介化。也就是说,过去传递老板意志、老板意图去推动员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中间环节会被省掉。
因此,企业内部也会社区化。那么,这时候老板要干什么呢?过去,老板主要负责把市场的需求、方向传递给全体员工,当然他必须借助于管理阶层形成科层。今后的老板可能也是专业化的功能型团队,行政职务赋予的权力基础被动摇,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经验所赋予的专家权威,将会有更强的支配力和影响力。
中国古人讲过,乡里同井,守望相助。人们本来就应该过这样的生活,这种需求没有因为进入工业化时代而改变,相反,工业化的大楼中缺少邻里往来,反而让需求变得更加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