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宇宙视角理解老子的道

道的特点是巨大,巨大所以在运动,运动所以就遥远,遥远所以会返回到起点(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一段话说的是道是在运动,虽然会远去,但最后会回归原点,与“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是同一个意思,万物的运行归宿是归于其根,道的运动也是“返”(归根)。

对于万物及道的运动性及其运动轨迹,古人主要是从天体运行中总结其规律,即圆周运动,规律性,因为日夜的更替、四季的变换、年岁的周期,都是基于古代的天文学,中国古代叫历法,是王朝正统的最重要标志性事件,即明正朔,授时历。观天象、制历法,是与巫卜同源的早期人类文化活动,从巫术、历法(天象)、占卜最后发展为史官、礼官,这是中国古代史官的演化路线。

历史学最早就是王朝意识形态的掌管者,在孔子作春秋、三传叙春秋后,历史才逐步由官方的“法器”逐渐部分开放到民间私人撰述,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撰述依然是王朝官学的禁脔。

老子的史官背景,无疑对于历法、观象、周易、历法、治法等都是不陌生的,这一点,虽然老子没有留下个人的知识记录,但通过考察春秋之前的知识积累情况,并不难推想老子的知识背景。对于这几句话,用天体运行的观象学视角去解读,是完全合理的。实际上,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的情景,只有用宇宙想象,才是合理的。

卢克莱修在《物性论》里说:我们都是产生于天上的种子,万物共享一个父亲,那养育万物的大地母亲从他那里获得了滋润的雨露,然后就孕育出大量金灿灿的谷物、枝繁叶茂的树木,以及世代繁衍的人类与野兽。她还为它们提供大量的食物,从而滋养健壮了它们的身体,使它们过着甜蜜快乐的生活并且繁衍后代、延续种族。因而,她当之无愧地获得了“万物母亲”的称号。

凡是从大地孕育而来的,都会再次回归大地;那些从天空边缘降落下来的物质也终将回归,为天界所重新接受。死亡并没有完全地破坏物质,以致把物体的始基彻底毁灭殆尽,而只是使始基的结合体解散。从而它们能与别的元素重新结合,这样的结果是所有的物体都改变了形状,更改了颜色、获得了感觉,然后在某个瞬间又再一次失去它们。

老子认为,万物都是产生于道,道就是万物的种子,是万物的父亲,而天地母是玄牝,是诞生万物的母体,用卢克莱修的结构去理解老子的思想是合适的,这种神奇的类似或偶合,是人类思想史上的美丽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