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商“变体”是酒类行业与市场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酒商只有不断地创新市场运作模式,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必须借助外界的力量。酒商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借助平台实现资源“嫁接”。
我们系统研究了2012年以来经销商的“变体”转型,一部分经销商在跨界资源整合方面采取行动,而且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业绩。我们把经销商“变体”为平台商的几种模式总结如下:
模式一:传统资源平台。
一部分酒商和汽车销售商、汽车维修商、大宗电器销售商合作,通过异业联盟的形式实现资源整合。他们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①整合汽车销售商、汽车维修商、大宗电器销售商的客户资源,优化顾客数据库,确定目标消费群体,然后赞助异业的相关活动,逐步将异业顾客析出,销售酒类产品。
②发起并主导资源型销售商的相关活动,给产品推广与营销制造机会。有一位白酒经销商联合汽车维修商发起“凉爽夏季关爱空调活动”,购买一定数量酒水的顾客可获得免费的空调保养与维修服务。
模式二: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平台有以下两种类型:
①网上商城。一部分经销商选定售卖洗化产品、护肤美容产品的网上商城,将酒类产品“嫁接”到目标网上商城,然后借助网上商城实施产品推广与销售。
②非酒类的公众号。一部分酒类经销商通过与非酒类的公众号合作,将自己的产品植入该公众号,获取酒类产品的消费者。目前,大多数酒类经销商通过珠宝、建材、男装等非酒类企业的公众号向互联网平台“变体”。
模式三:相关产品平台。
一部分酒类经销商通过与茶产品经销商合作,借助酒和茶的消费群体高度一致的市场属性,实施跨界合作。也有一部分经销商和足疗店等服务机构合作,通过联合促销的方式,将足疗店的顾客转化为酒类产品的消费者或销售商,这就是我们的“商客”模式,即把资源类的合作伙伴转化为消费者或推广者。
在酒业总量过剩,企业规模呈现挤压式增长的大背景下,“得顾客者得市场”,经销商只有避开单纯的渠道拼抢,才能实现持续经营。
目前,一部分经销商在与平台商合作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①酒类经销商和平台商合作是单纯的交易思维。酒类经销商与平台商合作,一定是基于顾客资源的培育与转化,不是直接卖酒。如果酒类经销商和平台商合作是单纯的交易思维,就会出现一锤子买卖的交易行为。这种行为只能简单地售卖产品,无法实现持续交易。这就是当前很多酒类经销商在与平台商合作方面浅尝辄止的根源。
转化平台合作商的顾客资源需要有一套系统的工作方案,并且有规划、有计划地开展工作。这种规划的核心是平台合作商的顾客资源优化、筛选,首批目标顾客的沟通与培育,顾客黏性的打造方案,顾客持续交易的内在动力。
我们以顾客持续交易的内在动力为例进行说明。
假如顾客在汽车维修店修车,与维修店老板的关系很好,在维修店老板的介绍下,酒类经销商只需要做好基本的销售工作就能实现第一次交易。但是,持续交易取决于酒类经销商能否打造顾客黏性。
怎样打造顾客黏性,转化顾客资源?酒类经销商要想将汽车维修店的顾客转化为自己产品的顾客,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顾客服务体系。
②缺少将“可能”变为“可控”的资源配置和运作体系。传统酒类经销商是按照渠道配置市场资源,没有按照顾客配置市场资源的经验。同时,经销商的营销团队也只有围绕传统渠道商拓展市场的经验,没有与平台合作商“嫁接”顾客资源的经验,导致传统经销商认为平台合作商的消费资源很强大,但是无法成功销售酒类产品。
与平台合作商“嫁接”顾客资源,需要经销商改变传统的市场运作思维,围绕顾客制定一套完整的运作方案。否则,经销商很快会丧失信心,不再与平台商合作。
有一位与我们合作多年的酒类大商,年营业额5亿元,一线品牌名酒占总营业额的50%,而这50%恰恰是采用传统团购模式带来的营业额。2012年,我们提出传统团购需要转变为社会化、市场化的团购,只有这样才能化解即将到来的危机。
我们与酒类大商沟通后展开市场调研,制定了传统团购危机转化的详细实施方案。其中,与资源型平台商合作是主要措施之一。
我们从两个资源平台商入手,一个是汽车、大宗电器类的平台商,另一个是茶叶类的平台商。
我们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对平台合作商的顾客资源进行优化,认真分析每一位顾客的消费定位;
第二步是锁定第一批核心顾客,与平台合作商共同发起活动,将产品植入活动中,实现与顾客的初次接触,同时建立沟通体系;
第三步是邀约核心客户,单独组织与酒类相关的活动,比如品鉴会、厂家考察等活动。
经过近5年的持续运作,该经销商不仅成功化解了危机,还实现了营业收入增长。该经销商2020年的营业额突破10亿元,实现翻倍增长,这在酒业低速增长期内是很少见的。
③缺少持续的前置投入。这是传统酒商与平台商合作失败的主要原因。传统酒商选择平台合作商的时候,像开发渠道商一样与平台商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很难合作成功,因为平台商的资源再好,也是他的经营资源,在没有转化之前,对酒商来说没有任何价值。
由于平台合作商有自己的主导业务,如果酒商不能在前期运作阶段主导工作并主导投入,和平台商合作一定会无疾而终。正如钓鱼一样,如果没有经过“喂窝子”这道工序,直接钓鱼,除非鱼特别多,特别饿,否则很难钓到鱼。
因此,持续的前置投入是酒商与平台商合作成功的前提。
④分配机制不健全。只有和平台商建立长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保证合作长久。
现实中,很多酒商没有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没有迅速转化资源,前期对平台合作商过分依赖,导致合作搁浅;二是前期是顾客的培育期,由于投入不够或方法不得当,导致平台商失去合作意愿,最后无奈分手。
我们的专项研究表明酒商必须在合作的第一阶段主导投入,树立“舍得”的合作意识。比如在没有将资源转化为营业额之前,酒商要投入一定的费用,作为对平台合作商的鼓励,将平台合作商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促成合作。
针对趋势和现实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未来酒商与平台商合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①转变经营观念。传统酒商的经营观念是“兔子鹰式”思维,即不见兔子不撒鹰。这种交易式的思维导致短期行为,甚至是保守经营的行为。
未来,酒商面对不可改变的经营趋势,必须树立“孩子狼式”思维,即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酒商如果抱着传统的经营观念,停留在传统的市场运作思路上,还是“个体户”思维,不能在资源方面实现整合,促成合作,就会被市场淘汰。
②创新市场运作方式。酒商习惯和渠道商做生意,和顾客打交道是酒商的短板。
事实证明互联网时代是“得顾客者得市场”的时代,酒商必须深入学习顾客数据库营销方式,制定围绕顾客经营的市场运作体系。
我们的研究也表明酒商面对渠道的碎片化、行业的低增长、竞争同质化与恶化,确实感受到了压力。但面对创新,酒商还是缺乏勇气,缺少试错的心态。经销商抱着传统的市场运作思维就是在等死,学会合作不仅是出路,更是活路。
③建立与平台商合作的系统规划,尤其是计划和预算体系。我们与酒商沟通时,酒商谈到与平台商合作的过程,绝大多数酒商与平台商合作最后都是无疾而终,他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在和酒商沟通的过程中,酒商说的两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一句是:“刚开始很好,后来不行了。”另一句是:“平台合作商的资源很好,但是投入资金太大,卖的酒太少。”
其实,这两句话为我们找到深层次的原因提供了很大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入调研,发现与平台商合作失败的根源是酒商没有进行系统规划。
“刚开始很好,后来不行了。”为什么“刚开始很好”?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重视合作,又充满激情。平台合作商的第一批顾客资源很容易转化,但是深层次挖掘第二批、第三批顾客资源就难多了。同时,没有系统的规划,没有持续地与顾客建立黏性,也是“后来不行了”的原因。
“平台合作商的资源很好。”这是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说明资源型的平台商与酒商具有合作的空间和价值。“投入太大,卖的酒太少。”这句话说明酒商缺少持续的投入,也说明平台合作商的资源转化需要一个过程。
当前,酒商与平台商的合作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极少数酒商积累了一套合作的模式,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大多数酒商陷入经营困境。
关于酒商与平台商合作,我们最想跟酒商说的一句话是:“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不要问